積極的期望是指父母相信孩子在學習上會越來越專心,越來越認真,并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信任。因此,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父母要以積極的態(tài)度引導孩子,這樣孩子就會朝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
當孩子犯了錯誤時,父母應該心平氣和地進行教育,告訴他錯在哪兒,以后遇到類似的事情該怎么辦,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對孩子進行簡單的斥責和打罵。體罰只會讓孩子口服心不服,頭腦里只留下痛苦的體驗,甚至對父母產生怨恨和恐懼感。應該說,教育孩子可以批評,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在教育孩子時,批評比表揚還要高深,因為批評一定要講究方法,這是一門藝術,你用得好它比表揚的效果還有用?!?br/>
孩子犯了錯誤,如果父母能心平氣和地啟發(fā)孩子,不直接批評他的錯誤,那么孩子就會很快明白父母的用意,愿意接受父母的批評和教育,這樣做也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對孩子有期望是人之常情。合理、適當?shù)钠谕軌蚣ぐl(fā)孩子的學習動力,強化學習動機激勵孩子通過努力去獲取成功。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超過了孩子的實際學習能力和心理承受力,就會適得其反,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教育家陶行知認為,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需要有一個寬松的、開放的、積極的引導環(huán)境,需要在父母的熱切期望和等待中來迎接孩子的成長。孩子的發(fā)展要遵循天性,不能任意抹殺孩子的創(chuàng) 造欲望和玩樂心態(tài),要讓孩子自由地發(fā)展。因此,父母要多給孩子一些自由空間,不要處處管著孩子只有這 樣才能讓他的個性與特長得 到更好的發(fā)展。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很得法,可有些父母的教育方法顯然不妥,但是這些父母卻渾然不知,一味地抱怨“我家孩子就是不聽話"“我們管不住他”“天生的熊孩子”.……其實,孩子不聽話或出了問題,我們要從自身找原因,而不能一股腦地把責任都推到孩子身上。比如很多孩子不聽我們的勸告,不聽我們的教導,我們要想一想,是不是我們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例如總是管不住自己的嘴,整天嘮嘮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