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桐因其對多種有毒氣體抗性較強,并能吸收有害氣體,對夏季降溫、滯塵、降噪音、吸收有害氣體,提高空氣相對濕度,調節(jié)二氧化碳與氧氣的平衡,改進大氣質量效果顯著。作為街坊、廠礦綠化頗為合適。
法桐形態(tài)特征:
落葉喬木,枝葉被樹枝狀及星狀絨毛,樹皮蒼白色,薄片狀剝落,表面平滑;側芽卵圓形,先端稍尖,有單一塊鱗片包著,包藏于膨大葉柄的基部,不具頂芽。葉互生,大形單葉,有長柄,具掌狀脈,掌狀分裂,偶有羽狀脈而全緣,具短柄,邊緣有裂片狀粗齒;托葉明顯,邊緣開張,基部鞘狀,早落。花單性,雌雄同株,排成緊密球形的頭狀花序,雌雄花序同形,生于不同的花枝上,雄花頭狀花序無苞片,雌花頭狀花序有苞片;萼片3-8,三角形,有短柔毛;花瓣與萼片同數(shù),倒披針形;雄花有雄蕊3-8個,花絲短,藥隔成圓盾狀鱗片;雌花有3-8個離生心皮,子房長卵形,1室,有1-2個垂生胚珠,花柱伸長,頭狀花序外,柱頭位于內面。果為聚合果,由多數(shù)狹長倒錐形的小堅果組成,基部圍以長毛,每個堅果有種子1個;種子線形,胚乳薄,胚有不等形的線形子葉。
法桐病蟲防治:
危害懸鈴木的主要有星天牛、光肩星天牛、六星黑點蠹蛾和褐邊綠剌蛾等害蟲。防治上多采用人工捕捉或黑光燈誘殺成蟲、殺卵、剪除蟲枝,集中處理等方法。大量發(fā)生時在成蟲及初孵幼蟲發(fā)生期,可用化學藥劑噴涂枝干或樹冠,40%乳油、50%辛硫磷乳油、90%晶體、25%乳油等100~500倍液。用注射、堵孔法防治已蛀入木質部的幼蟲。對于多數(shù)天牛、木蠹蛾幼蟲可采用:用注射器或用藥棉沾、等1~50倍液塞入蟲孔;用磷化鋁片或毒簽塞入蟲孔,外用黃泥封口,效果均很好。法桐霉斑病是主要病害,防治可采用換茬育苗,嚴禁重茬;秋季收集留床苗落葉燒去,減少越冬菌源; 5月下旬~7月,對播種培育的實生苗噴1:2:200倍波爾多液2~3次,有防病效果,藥液要噴到實生苗葉背面。
由于法桐和英桐的親緣關系,一般市民面對這兩種樹木,并不容易區(qū)分。其實這兩種樹木除了果實的差異,葉片上也有細小的不同。當然,法桐也好,英桐也好,對于普通人來說,誰也沒有真正在意它們“出身”的差異。重要的是在炎炎夏日下,能享受它們帶來的濃陰,這該感謝大自然的恩賜了。
育苗管理:
懸鈴木插穗上主芽的兩側有副芽和潛伏芽,有時葉芽在未生根前萌發(fā),形成假活現(xiàn)象,但抽出的新枝不久會枯死,約經(jīng)10 天左右,副芽又會萌發(fā),這標志著新的幼根已經(jīng)長出,插穗已經(jīng)成活。生根后,萌芽條高6 ~10cm 時,留1個強壯枝培育主干,其余均剪除。如發(fā)現(xiàn)有萎芽現(xiàn)象,可摘去1~2 片葉,或摘去主芽條,保留副芽條。生長期間,枝葉過密時要適當剪去2 次枝,摘除黃葉,保持通風透光。同時要經(jīng)常保持苗床濕潤,以利插穗生根。插穗生根后,在6 ~8 月間適時施肥,以尿素為主。除草對保苗也很重要,不要等雜草長高再除,盡量做到"除早、除小、除了"。生長期的病害較少,但要注意防治蚜蟲。若精心管理,當年苗高可達1.5m 以上,1 年后可以定植大田,6年生時可以出圃用于城市綠化。
苗木生長條件優(yōu)良苗木質量和數(shù)量
是通過有性或無性的途徑生產(chǎn)優(yōu)良苗木的基地,地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所培育苗木的質量和數(shù)量。在建立地時,要考慮地的地點在經(jīng)營管理上是否方便,自然條件是否符合和有利于所要培育樹種苗木的生長等條件。
從經(jīng)營的角度看,理想的地特別是固定或大型,應滿足5項要求:
(1)地應設置在造林地的附近或中心地區(qū),既有利于培育的苗木能適應造林地的環(huán)境條件(本地種源);又可避免長途運輸對苗木造成的損傷,同時減少苗木運輸成本。
(2)地應盡量設在交通方便的地方。以便于育苗所需的生產(chǎn)資料的輸入、苗木的輸出和生活用品的購人。
(3)地好靠近居民點,可以臨時勞動力的來源,同時便于解決職工的生活問題,容易得到技術上的管理指導和方便機具的維修。
(4)要避免人、畜活動對育苗生產(chǎn)的干擾。
(5)要有充足的能源和符合要求的水源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