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基料、填料加入混料機中,開動攪拌,按次序加入保水劑、減水劑等,攪拌30 分鐘即可出料包裝。
按粉:水=3:1的比例,先將水加入到容器中,在攪拌下加入粉料,繼續(xù)攪拌5~10 min,靜止10 min后二次攪拌5 min即可進行刮涂。作用機理是當加水拌合時,料漿吸水溶解而變得黏稠,地提高材料對基層的吸附黏結力,并滲入基層底材表面的毛細孔。在凝結硬化過程中,吸收水分而不斷水化,與基層經(jīng)化學反應融為一體,同時脫水而逐漸凝固,形成一層具有較高平整的復合體。
預留的洞口事先留出。
室內(nèi)墻面,柱面和門洞的陽角做法符合設計要求。
對已完成的產(chǎn)品進行防護:門窗可利用木版條或塑料膠紙防護;樓地面使用塑料布等進行防護;已安 裝的管道,防火箱,電器開關箱,線盒,預埋件和設備,欄桿,扶手等使用塑料布等進行防護。
基層處理:
應對基層表面的灰層,污垢,油污等清理干凈。
基層上凸凹部分和非預留孔洞等缺陷,應用同類材料處理平整牢固。
門窗框與邊縫處采用規(guī)定材料填實。
提前對基層灑水濕潤,抹灰時不得有明水。吸水率比較大的墻體可先抹一層建筑膠水。
操作工藝:
施工準備-基層處理-墻面貼餅沖筋-墻面均勻適量灑水-制備料漿-料漿刮抹上墻-刮平-壓實壓光-檢查
驗收:
施工前應先標筋。層高3米以下設橫筋2道,豎筋間距為1.5米左右,筋寬30~50毫米。
抹灰厚度應由建筑設計規(guī)定。
抹灰厚度為5~20毫米,先BZD2型底層粉刷石膏砂漿打底,再用BZM型面層粉刷石膏罩面。
抹灰厚度超過8毫米時,應分層施工,每層厚度控制在8毫米內(nèi),待上一層料漿終凝后再抹下一層。層為粘結層,因此鐵抹子不能多次回抹以免造成料漿位移形成空股起殼。用手指輕壓無明顯痕跡表明已終凝。
抹灰時用灰板和抹子將料漿抹在墻上。觀察砂漿表面略收干時,用H型尺或刮板緊帖標筋刮平壓實,做到墻面平直。
如果表面要進行壓光,應在料漿終凝前進行。
抹灰過程中清理的落地灰及修理過程中刮搓下來的料漿不得回收再使用。抹灰使用的工具和機械再作業(yè)完成后應及時清洗干凈。
施工完畢的墻面應避免磕碰及水沖浸泡,并保持室內(nèi)通風。
1、粘結石膏適用貼面墻Ι型和龍骨襯墊貼面墻系統(tǒng),用來粘結紙面石膏板,襯墊龍骨或保溫絕緣材料;
2、粘結石膏線條;
3、可以用來填補墻面開鑿的管線槽;
4、特殊接縫部位如石膏板與水泥墻陰角,可以用來填縫,很好的調節(jié)兩種材質的伸縮性;
5、填補水泥墻上的細密裂紋。
水泥石灰砂漿宜用于砌筑干燥環(huán)境中的砌體;多層房屋的墻一般采用強度等級為M5的水泥石灰砂漿;磚柱、磚拱、鋼筋磚過梁等一般采用強度等級為M5~M10的水泥砂漿;磚基礎一般采用不低于M5的水泥砂漿;低層房屋或平房可采用石灰砂漿;簡易房屋可采用石灰黏土砂漿。
細骨料主要是天然砂,所配制的砂漿稱為普通砂漿。砂中黏土含量應不大于5%;強度等級小于m2.5時,黏土含量應不大于10%。砂的大粒徑應小于砂漿厚度的1/4-1/5,一般不大于2.5毫米。作為溝縫和抹面用的砂漿,大粒徑不超過1.25毫米,砂的粗細程度對水泥用量、和易性、強度和收縮性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