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釉里紅牡丹紋玉壺春瓶
所謂澀、滯、燥與潤、滑、爽,每一個字都是一片天地,每一個字都是經(jīng)驗、汗水甚至淚水的結晶!要品味出其中的真意、深意和精意,一定需要成千上萬次地反復上手、揣摩、總結、凝練、提純。?
其次,瓷器的衣著亦即釉質也決定著瓷器是否出汗和出汗的多少??偟内厔菔?,透明釉比乳濁釉易出汗,?;雀叩谋炔;鹊偷囊壮龊?。
在瓷器斷代時,干或濕的手感只是輔助的手段。所謂“古瓷會出汗”和干濕的手感,都是一種手上的感受而已,并不是真的有可見的汗液或汗滴出現(xiàn);
另外,瓷器干濕的手感與你是否汗手無關。
不同時代,生活習慣、風俗人情以及技術條件不同,構成了不同的審美標準、,因此不同時代的陶瓷產(chǎn)品有不同的造型特點,這是瓷器文物鑒定的重要依據(jù)。對歷代瓷器造型有一個基本概念,掌握器形發(fā)展的總趨勢,對瓷器鑒定具有很好的幫助作用。了解歷代瓷器造型的基本特征之后,進而還需掌握觀察造型的方法,對器物的口、腹、底足,乃至耳、流、柄、系等都要仔細觀察,總結規(guī)律。因此,只要我們頭腦里有了準確的器形概念,善于體會各時代器形不同風貌,對那些貌似的偽品,就能看出差別之處,不致出現(xiàn)"失之千里"的現(xiàn)象,把明代器物看成是唐代產(chǎn)品。
成化青花胎釉制作極為講究,釉有兩種,一種偏青,一種潔白,都肥腴有玉質感。部分器物外底底釉有不平的波浪感,可見采用的不是同一種釉。
成化時期的紋飾常見獅子、麒麟、海獸、荷塘鴛鴦、秋葵山茶、山石花草、折枝牡丹、嬰戲、高士、結帶寶杵等,夔龍也稱草龍,是成化時出現(xiàn)的一種抽象變形的圖案化的龍紋。這一時期紋飾有的畫得柔和,有的畫得潦草,無論哪種都透出瀟灑活潑,從隨意之中見其清麗。成化官窯青花底部有帶釉與砂底兩種,帶釉者居多。砂底有些呈褐黃 色,俗稱“米糊底”,這種類似火石紅的“米糊底”用手摸時,沒有粗糙之感,仍感細潤,這是成化官窯青花特有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