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桐播種宜在傍晚時間,是陰天。把種子均勻撒播在壟面上,密度大些,然后再用清河沙蓋上。河沙要事先準備好,要無堿。蓋河沙的厚度以看不見梧桐種子為準,不能太厚,否則會影響種子的發(fā)芽,也不能太少,太少了蓋不完全種子,這樣種子容易干燥少水,也不利于發(fā)芽。蓋好后輕輕一下,種子和壟面土密合,對扎根有利。
法桐整形修剪:
1、樹形選擇。懸鈴木具有通直的主干,枝條開展,通常用闊大的自然形樹冠。作行道樹時,整形方式一般采用杯狀形,若上方無架空線也可采用開心形,作庭蔭樹時,以自然直干形或多主枝形為主;
2、整形修剪。在第2 年的冬季定干,樹高3~3.5m處剪去梢部,將分枝點以下主干上的側(cè)枝剪去。第3年待苗木萌芽后,選留3~5個處在分支附近、生長粗壯的枝條作主枝,其余分批剪去。冬季對主枝留50 ~80cm短截,剪口芽留在側(cè)面,盡量使其處于同一水平面上,翌春萌發(fā)后各選留2 個3級側(cè)枝斜向生長,即形成"三股六叉十二枝"的造型,經(jīng)3~4年培育的大苗,胸徑在7~8cm上,已初具杯狀形冠型,符合行道樹標準,可出圃。杯狀形行道樹栽植后,4~5年內(nèi)應繼續(xù)進行修剪,方法與苗期相同,直至樹冠具備4~5級側(cè)枝時為止。以后每年休眠期對當年生枝條;
灌木植物繁殖的方法
灌木植物繁殖的方法可以多種多樣,生產(chǎn)中常采用扦插繁殖技術。扦插繁殖因扦插的枝條木質(zhì)化程度又區(qū)分為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
1、硬枝扦插
每年3~4月份進行。采用成熟的翌年生枝條,將枝條剪成lOom左右,剪口剪成上平下斜,上芽離剪口1.Ocm左右,下芽離剪口o.5cm,扦插前將插穗整理好,25~50穗為一捆,插前將插穗基部3cm長(基部l芽)浸泡在配制的生根劑中,低濃度采用4~12小時浸泡,較高濃度采用速蘸掛漿方式。
2、嫩枝扦插
北方地區(qū)在6月后,平均氣溫達到2O。C可以進行嫩枝扦插,扦插時注意選擇生長充實的枝條,將插穗剪成2-3芽為一節(jié),長度為5~15cm,扦插前將插穗下部3cm長(基部l芽)浸泡在配制的較高濃度生根漿液中,速蘸掛漿后扦插。
扦插繁殖是植物種苗進行大規(guī)模T廠化生產(chǎn)的有效途徑之一。由于其成本低廉,對設施的依賴程度較低,一直備受青睞。實際生產(chǎn)中,由于在夏季可以獲得較多的植物材料,植物的繁殖常采用嫩枝扦插技術。
由于法桐和英桐的親緣關系,一般市民面對這兩種樹木,并不容易區(qū)分。其實這兩種樹木除了果實的差異,葉片上也有細小的不同。當然,法桐也好,英桐也好,對于普通人來說,誰也沒有真正在意它們“出身”的差異。重要的是在炎炎夏日下,能享受它們帶來的濃陰,這該感謝大自然的恩賜了。
種子處理:
播種之前,可用冷水把種子浸一晝夜,12小時換一次清水,然后再把浸過的種子放在無風的條件下進行光照升溫,也可以放在大棚中增溫,經(jīng)升溫催芽,種子受熱均勻能快速發(fā)芽,且整齊一致,好種子的存放環(huán)境溫度達到28℃~30℃這樣的溫度環(huán)境,能促使種子在一兩天之內(nèi)露白發(fā)芽,然后可以立即播種了。
管理養(yǎng)護:
懸鈴木的栽植佳時間是春季3月份,掘苗根系要不低于胸徑的10~12倍。胸徑5cm以上的大苗移栽,為確保成活,減少樹體蒸騰,栽前可在3~3.5m高處定干,把以上枝條全部抹去。鋸口涂防腐劑,用白調(diào)合漆、石灰乳均可。栽后立即澆透水1遍,然后每隔7 天澆1 次,澆足澆透,連澆3~4遍,澆后中耕、松土。秋季每株施有機肥50~75kg,踏實、澆水,樹干基部培土進行防寒越冬。如此精細管理,成活率可達98%左右。
育苗管理:
懸鈴木插穗上主芽的兩側(cè)有副芽和潛伏芽,有時葉芽在未生根前萌發(fā),形成假活現(xiàn)象,但抽出的新枝不久會枯死,約經(jīng)10 天左右,副芽又會萌發(fā),這標志著新的幼根已經(jīng)長出,插穗已經(jīng)成活。生根后,萌芽條高6 ~10cm 時,留1個強壯枝培育主干,其余均剪除。如發(fā)現(xiàn)有萎芽現(xiàn)象,可摘去1~2 片葉,或摘去主芽條,保留副芽條。生長期間,枝葉過密時要適當剪去2 次枝,摘除黃葉,保持通風透光。同時要經(jīng)常保持苗床濕潤,以利插穗生根。插穗生根后,在6 ~8 月間適時施肥,以尿素為主。除草對保苗也很重要,不要等雜草長高再除,盡量做到"除早、除小、除了"。生長期的病害較少,但要注意防治蚜蟲。若精心管理,當年苗高可達1.5m 以上,1 年后可以定植大田,6年生時可以出圃用于城市綠化。
苗床準備:
苗床好選在土質(zhì)肥沃不板結的農(nóng)耕地,要避風、排水通暢、設備完善且取水方便,土地無鹽堿。選好苗床后,要先灌透水,然后施足基肥,一般選用腐熟農(nóng)家肥。施完肥要把苗床深耕平整,開出淺溝做出壟,壟向應與方向一致,壟與壟相通,壟長10米,壟高0.15米,壟底寬0.6米,壟面寬0.3~0.4米,溝底寬0.3米,口寬0.6米,壟坡拍打結實,壟面細平,為壟溝均勻,每壟兩端高差力求一致。
優(yōu)勢明顯的樹種,干性強,如雪松、銀杏、馬褂木等。芽的異質(zhì)性越明顯,層性也明顯,如黑松、竹柏、銀杏等。反之,若優(yōu)勢弱或芽的異質(zhì)性不明顯,層性不明顯,這類樹種以小喬木和灌木類居多。
干性和層性,對樹木的高度和樹冠形態(tài)大小有密切關系。干性與層性均明顯的樹種,樹形高大,適于培育具中心主干的分層樹形,如雪松。干性弱的樹種,多樹形低矮,樹冠擴展,適合培育開心形樹冠,如花桃。干性和層性會隨著樹齡等。
在苗木期具較強的干性,進入成熟期后,干性與層次均減弱,樹形也由卵形趨向圓形。不同的培育環(huán)境也有影響,密植可增強干性,稀植可減弱干性。苗木的整形修剪是人為地控制于性和層性。
發(fā)芽抽枝是樹木生長的普遍現(xiàn)象,抽枝的結果形成了樹冠。樹木的抽枝習性是分枝方式樹種不同,分枝方式也不同,從而形成了多種多樣、形形的樹冠外形。
單軸分枝的樹木,主干通直,樹冠多為塔形、柱形或圓錐形。合軸分枝的樹木,主干不夠挺直,樹冠擴展,多為卵圓形、倒卵形或球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