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樹(學名:Ulmus pumila L.):又名春榆、白榆等,素有“榆木疙瘩”之稱,為榆科落葉喬木,幼樹樹皮平滑,灰褐色或淺灰色,大樹之皮暗灰色,不規(guī)則深縱裂,粗糙;小枝或有毛,無膨大的木栓層及凸起的木栓翅;冬芽近球形或卵圓形。葉橢圓狀卵形等,葉面平滑,葉背幼時有短柔毛,后變或部分脈腋有簇生毛,葉柄面有短柔毛?;ㄏ热~開放,在生枝的葉腋成簇生狀。翅果稀倒卵狀圓形?;ü?-6月(東北較晚)。
榆樹是落葉喬木,高達25米,胸徑1米,在干瘠之地長成灌木狀;幼樹樹皮平滑,灰褐色或淺灰色,大樹之皮暗灰色,不規(guī)則深縱裂,粗糙;小枝或有毛,淡黃灰色、淡褐灰色或灰色,稀淡褐或,有散生皮孔,無膨大的木栓層及凸起的木栓翅;冬芽近球形或卵圓形,芽鱗背面,內(nèi)層芽鱗的邊緣具白色長柔毛。
榆樹的翅果近圓形,稀倒卵狀圓形,長1.2-2厘米,除缺口柱頭面被毛外,余處,果核部分位于翅果的中部,上端不接近或接近缺口,成熟前后其色與果翅相同,初淡綠色,后白,宿存花被,4淺裂,裂片邊緣有毛,果梗較花被為短,長1-2毫米,被(或稀無)短柔毛。
榆樹的花果期3-6月(東北較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