鈑金類產品設計的工藝要求
工藝性:產品在各種加工過程中如沖切、折彎等的難易程度
工藝要求:設計鈑金類產品時應符合這些工藝性。
基本加工方式有:沖切、折彎、拉伸、成型等。
根據(jù)加工方式不同,通常將鈑金加工分為兩類:
非模具加工:通過NCT(數(shù)控沖床),鐳射(激光切割機),數(shù)控折彎機床,鉚釘機等加工工具對鈑金進行加工的工藝方式,一般用于樣品制作,成本較高。
模具加工:通過固定的模具,對鈑金進行加工,一般有下料模,成型模,主要用于批量生產,成本較低。
鈑金在下料及沖孔時會有R角及毛邊的產生。尤其在量產一個階段模具有所磨損之后,毛邊會更為嚴重,甚至會割傷手指頭。因此在出圖制作模具時,就依功能,明確標示出毛邊方向。
鈑金設計經驗總結 :孔間距及散熱孔設計
1、兩個相鄰的孔,孔邊到另一孔邊的短距離,好不得小于料厚的1.5倍,否則母模容易崩裂而使生產線斷線。斷線、修模等都是造成本增加獲利降低的元兇。若情非得已一定要小于料厚的1.5倍,則運用跳格方式。
2、模具制作上以圓孔堅固好制造維修,唯開孔率較低。3、以正方形孔開孔率高,但因是90度角,角邊容易磨損崩塌,造成要修模而停線。而六角形的Honeycomb其大于90度的120度角比正方形孔開孔更堅固但開孔率在邊緣比正方形孔差一點。
鈑金具有如下特點:
①結構輕巧靈活;
②較高的強度和剛度(前提:合理的結構設計);
③導電(能夠用于電磁屏蔽);
④成本相對較低;
⑤大規(guī)模量產性能好。
鈑金件的用途:
①汽車行業(yè)的發(fā)動機蓋;
②車門(鈑金沖壓成形后拼焊);
③設備的外殼、外罩;
④電腦機箱⑤建筑排風通道。
在鈑金產品設計及工藝設計中,鈑金是一種針對金屬薄板的一種綜合冷加工工藝,廣泛應用于機械設備的研發(fā)制造,涉及產品眾多,包括自助終端、機柜、機箱、機房、配電柜、CNC機床等。
對于鈑金產品設計而言,設計師能否在設計中熟練運用鈑金工藝,直接關系到產品生產制造的難易程度乃至成敗。鈑金工藝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多方面的內容,包括鈑金構建方式、鈑金沖孔及切口的設計、凹槽及沖孔、造型的印貼、模具和沖孔、折彎等。鈑金材質能否科學合理的運用于產品的生產制造,鈑金工藝的熟練程度起到很大的作用。鈑金工藝熟練度越高,越容易實現(xiàn)產品的生產制造。
鈑金件結構設計主要起到三個作用,一是設備的承重件,需要承受主體的重力(包括其在運動過程中產生的力);二是設備的活動連接件,需要根據(jù)應用軟件的要求進行協(xié)調性和一致性運行;三是主體外框架,需要體現(xiàn)柔性硬件的特點。因此,鈑金設備需要結合材料學、力學、機械工程學、工業(yè)設計等多方面學科進行綜合設計,方能滿足其功能性和外觀工藝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