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的每周使用時長都有一個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對于各類APP的使用時間也有記錄,對照這些數(shù)據(jù),看自己平時在哪類APP花的時間多,是社交類,還是游戲類、視頻類。手機上可以安裝一個限制手機使用的APP,或者是進入青少年防沉迷模式,來強制控制自己玩手機的時間。
忌諱的,就是家長的攀比心理,把社會上的那套不正之風帶到孩子的學習中,不是真心實意地為孩子著想,學習成了家長炫耀自己的資本,成績好了,就一好百好,就人面威風,孩子成績稍有差池,就大動肝火,諷刺挖苦無所不能,處于弱勢的孩子呢,只能忍氣吞聲,或逆來順受,或變相抗拒,結(jié)果呢?有的孩子變成了應(yīng)聲蟲,沒有一點自己的主見;有的孩子我行我素,逆反心理加重,聽不進一點意見;更有甚者,有的孩子厭學,以致厭世。前車之鑒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其實學習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作為家長所能給予孩子的,那就是足足的自信,無論任何時候,也不管什么場合,孩子都有“我能行”的決心,一個言敗的人是沒有什么不能克服的,一個充滿自信的人是不會不成功的。
作為家長,與其在埋怨、責備中把家庭氣氛搞的恐怖不適,倒不如坐下來,仔細分析孩子的問題所在,因“子”施教。,從理解、關(guān)注、鼓勵等方面入手,引導(dǎo)孩子建立良好情緒、主動與別人交往、進行自我肯定,減輕孩子內(nèi)心的不適,讓孩子學習的狀態(tài)自然、輕松,引導(dǎo)注意力正常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