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zhèn)位祀s。有的把題跋與繪畫割裂開來,重新補配,裝裱成卷,這樣就變成真畫假跋、假畫真跋兩件東西了。也有所謂“雨夾雪”的辦法,從一部冊頁或一堂屏條中,用偽品抽換一些,真真假假,借此來欺世牟利。更有在沒有題款的肖像畫上,無中生有,瞎造一個畫家的名字,題在上面,就是為某某(如曹雪芹)畫的像,還拼湊一些別人的題跋附在一起。凡此種種,我們都要仔細觀察,去偽存真,還其本來面目;否則,鑒定失誤,會給學術研究帶來很壞的影響。
上述六種類型中,容易碰到的是種“改頭換面”和第三種“模仿偽造”。此外,還有利用近代印刷字畫,漂去油漬,添筆加色,冒充真跡的。更有似假非假,定真非真的,例如清代費丹旭的學生蔣升旭,字畫逼近他的老師,落款“升旭”兩字給人以“丹旭”的錯覺,有人就誤定為費丹旭的作品。在鑒定實踐中還可以碰到不少五花八門的問題,這里就不再一一列舉了。各種類型的偽作,是很好的反面教材。了解它,熟悉它,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辨別能力,進一步做好書畫鑒定工作。
有沒有關通過而第二關通不過的作品呢?有,數(shù)量也不少。這類偽品,情況比較復雜,要具體分析種種可能:代筆;同時代人偽造;古董商把同時代的小名頭書畫家作品,裁割添款,冒充大名頭書畫家的作品;被后人錯誤定名……鑒定這類作品,難度比較大,要反復審看,認真研究,仔細推敲。曾見彩色影印唐伯虎臨《韓熙載夜宴圖》卷,時代風格相符,而且畫卷上唐伯虎所題七絕詩兩首,書法也是真的,關通得過,但是繪畫的個人風格有問題。卷中所畫人物,形象較為刻板,衣紋線條顯得單薄,設色鮮艷有余,沉著不足,帶有俗氣。我認為這一卷應是出于明朝中期一位職業(yè)畫師之手,唐伯虎在畫上題了詩。這是一卷殘缺不全的臨摹本,可能原有原畫家署名,被作偽者有意割去,冒充唐伯虎畫;也有可能流傳過程中受損殘缺,被后人誤定為唐伯虎的作品。這卷畫,時代是夠五,畫得很認真,有一定藝術水平,雖非唐伯虎真跡,也算是一件難得的古畫了。
下面再進一步分別談一談時代風格和個人風格的問題。
我國書畫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幾千年來一直在變化著、發(fā)展著,它具有特的民族風格和鮮明的時代特色。
就書法來說,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秦代小篆、漢代隸書,書體各不相同,時代風格一望而知。唐代以來,書體齊備,即使同一書體,時代氣息也各不相同。
繪畫方面,先成熟的是人物畫,山水、花鳥畫要到五代才開始成熟起來。在題材內(nèi)容上,五代以前,人物畫為主;元代以后,山水畫為主;宋代是山水、人物畫并盛時期。在表現(xiàn)技巧上,五代以前,色彩為主;元代以后,水墨為主;宋代是色彩、水墨交輝時期。
書畫藝術的時代風格屬于上層建筑,是社會經(jīng)濟基礎的反映,它與當時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以及生活習慣、物質(zhì)條件等各方面有著密切的關系。
由于時代風格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chǎn)物,因此,它在藝壇上具有支配力量,任何書畫家都要受到它的影響和制約。舉例來說,漢朝書法家陳遵,決不能寫出楷書來,為什么?道理很簡單,因為楷書要到唐朝顏真卿、柳公權時代才完全擺脫隸意,真正確立。中國繪畫史上赫赫有名的東晉顧愷之,是六朝三大畫家之一,可是從他的《女史箴圖》卷、《洛神賦圖》卷(都是早期摹本)來看,人物畫得不錯,山水卻很幼稚,畫樹像“伸臂布指”,畫水則“水不容泛”,人大于山,比例也不恰當。這并不奇怪,因為東晉顧愷之時代,山水畫還沒有成熟。再如唐朝晚期孫位《竹林七賢圖》殘卷(舊題《高逸圖》卷),是現(xiàn)存國內(nèi)的浙江古代畫家中早一件珍品,人物描繪得非常生動,樹石卻并不高明,同樣也是這個道理。
在現(xiàn)實生活中,簽名蓋章作為憑信的一種手段,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鑒定一件書畫,辨認簽名比印章更為重要。不少偽品,就在簽名的筆法和書法藝術水平上過不了關。同時,還要留意書畫家的簽名習性,例如:元朝趙孟頫字子昂,他在書札上往往署名“孟頫”,繪畫上常寫“子昂”。元朝的黃公望號大癡道人,吳鎮(zhèn)號梅花道人,他們晚年常署別號,不寫姓名。明朝文徵明早期署款“文壁”,后來才改為“文徵明”。董其昌字玄宰,晚年往往書法上署名“其昌”,繪畫上常寫玄宰。明末清初藍瑛早期署款有時寫“錢塘藍瑛”,晚年則很少寫出籍貫。近代吳昌碩早年署款“吳俊”,黃賓虹早期署名“濱虹”,潘天壽早期署名“天授”,等等??匆患?,凡是違反本人簽名習性的,就得考慮是否有偽造的可能性。審驗簽名,有時甚至可以作為判斷真?zhèn)蔚闹饕罁?jù)。例如北宋書畫家米芾的“芾”,下面是“巿”不是“市”,凡是寫成“市”的都是偽品。曾見清初肖像畫家禹之鼎人物軸,自署“金陵禹之鼎”。其實禹之鼎是廣陵(江蘇揚州)人,不是金陵(江蘇南京)人,一字之差,真?zhèn)瘟⑴小.斎?,我們不能單憑簽名來斷真?zhèn)?。例如前面提到的羅聘代筆金農(nóng)自題的《梅花冊》,不能因為簽名真而就認為梅花也是金農(nóng)所畫。無款《臨韓熙載夜宴圖》卷,就是因為上面有唐伯虎親筆題詩署款,而造成鑒定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