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桐形態(tài)特征:
落葉喬木,枝葉被樹枝狀及星狀絨毛,樹皮蒼白色,薄片狀剝落,表面平滑;側(cè)芽卵圓形,先端稍尖,有單一塊鱗片包著,包藏于膨大葉柄的基部,不具頂芽。葉互生,大形單葉,有長柄,具掌狀脈,掌狀分裂,偶有羽狀脈而全緣,具短柄,邊緣有裂片狀粗齒;托葉明顯,邊緣開張,基部鞘狀,早落?;▎涡?,雌雄同株,排成緊密球形的頭狀花序,雌雄花序同形,生于不同的花枝上,雄花頭狀花序無苞片,雌花頭狀花序有苞片;萼片3-8,三角形,有短柔毛;花瓣與萼片同數(shù),倒披針形;雄花有雄蕊3-8個,花絲短,藥隔成圓盾狀鱗片;雌花有3-8個離生心皮,子房長卵形,1室,有1-2個垂生胚珠,花柱伸長,頭狀花序外,柱頭位于內(nèi)面。果為聚合果,由多數(shù)狹長倒錐形的小堅果組成,基部圍以長毛,每個堅果有種子1個;種子線形,胚乳薄,胚有不等形的線形子葉。
法桐播種宜在傍晚時間,是陰天。把種子均勻撒播在壟面上,密度大些,然后再用清河沙蓋上。河沙要事先準(zhǔn)備好,要無堿。蓋河沙的厚度以看不見梧桐種子為準(zhǔn),不能太厚,否則會影響種子的發(fā)芽,也不能太少,太少了蓋不完全種子,這樣種子容易干燥少水,也不利于發(fā)芽。蓋好后輕輕一下,種子和壟面土密合,對扎根有利。
法桐樹種植技術(shù):
1、選條 選擇當(dāng)年無病蟲害法桐嫩條,粗度在1厘米至1.8厘米為宜;
2、截條 長度在15厘米至18厘米之間,頂部芽以上留2厘米保護(hù)層,底部剪成450,每捆大約50根,用繩捆整齊,用水浸泡;
3、貯存 春節(jié)前將窖挖50厘米深,用水澆透,直至水耗盡,不見明水,方可將捆好的種條回芽朝下排列整齊,用碎土將種條縫間撒密實,種條可排兩層,上層用碎土壓15厘米左右方可;
4、扦插時間 將貯存好的速生法桐種條驚墊前后插入覆好地膜的土地內(nèi),株距30厘米,行距60厘米;
5、扦插技術(shù) 種條直插,頂部芽緊貼地膜上。插條時先插地膜,后插條,以防胚胎難以生成,造成難扎根;
6、澆水時間 扦插種條完畢,應(yīng)立即澆一遍水,等到土壤適宜時,及時找扦插高的種條,保持上芽眼在地膜以上。檢查完畢澆第二遍水時,應(yīng)使用農(nóng)藥3911隨澆水施入。全年澆水7至8遍;
7、定苗 在速生法桐樹苗生長到15厘米左右時,應(yīng)及時定苗。定苗標(biāo)準(zhǔn)應(yīng)掌握在多芽生長的基礎(chǔ)上,保留茁壯苗1根;
8、施肥 每畝施肥在240斤左右,以尿素為主。全年分三次施肥。第1次施肥以苗子高度50厘米左右,每畝撒施40斤。第2次施肥以苗子高度100厘米左右,每畝撒施80斤。第3次施肥以法桐苗子高度150厘米左右,每畝撒施120斤,苗床嚴(yán)禁用雞糞、尿素做底肥。
由于法桐和英桐的親緣關(guān)系,一般市民面對這兩種樹木,并不容易區(qū)分。其實這兩種樹木除了果實的差異,葉片上也有細(xì)小的不同。當(dāng)然,法桐也好,英桐也好,對于普通人來說,誰也沒有真正在意它們“出身”的差異。重要的是在炎炎夏日下,能享受它們帶來的濃陰,這該感謝大自然的恩賜了。
育苗管理:
懸鈴木插穗上主芽的兩側(cè)有副芽和潛伏芽,有時葉芽在未生根前萌發(fā),形成假活現(xiàn)象,但抽出的新枝不久會枯死,約經(jīng)10 天左右,副芽又會萌發(fā),這標(biāo)志著新的幼根已經(jīng)長出,插穗已經(jīng)成活。生根后,萌芽條高6 ~10cm 時,留1個強(qiáng)壯枝培育主干,其余均剪除。如發(fā)現(xiàn)有萎芽現(xiàn)象,可摘去1~2 片葉,或摘去主芽條,保留副芽條。生長期間,枝葉過密時要適當(dāng)剪去2 次枝,摘除黃葉,保持通風(fēng)透光。同時要經(jīng)常保持苗床濕潤,以利插穗生根。插穗生根后,在6 ~8 月間適時施肥,以尿素為主。除草對保苗也很重要,不要等雜草長高再除,盡量做到"除早、除小、除了"。生長期的病害較少,但要注意防治蚜蟲。若精心管理,當(dāng)年苗高可達(dá)1.5m 以上,1 年后可以定植大田,6年生時可以出圃用于城市綠化。
苗木的培育與管理
1、實生苗的培育與管理
(1)種子的采集與貯藏選擇品種,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母本樹,采集充分成熟的果實。果實采收后進(jìn)行堆漚,促使果肉軟化,但堆漚期間要經(jīng)常翻動,以防溫度過高,使種子失去生活力。果肉軟化后,在清水中搓洗取種,然后在通風(fēng)陰涼處晾干,切忌在陽光下暴曬。晾干后的種子置于陰涼、通風(fēng)、干燥處貯藏,溫度為0~10℃,相對濕度為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