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瓷器”一詞早見諸于許慎的《說文解字》中?!按伞边@個字在漢以前指“瓦器”,許慎《說文解字》中解釋“瓷”為:“瓦器,從瓦次?!薄!端鍟泛纬韨鳌酚涊d的“匠人無取清意,稠以綠瓷為之”。當時的綠瓷應該包括我們今天稱呼為青瓷中的某些釉色玻璃質(zhì)感很好的制品。磁縣博物館已有收藏,但當時不稱“青瓷”而稱“綠瓷”。
瓷器如果保養(yǎng)不當,會受到嚴重危害,不利于瓷器的長久保存,特別是傳世和出土的,更應該精心保養(yǎng)。瓷器的保養(yǎng)遵循輕拿輕放、小心謹慎的原則,同時,對瓷器的保養(yǎng)也不能太過以免又造成保護性的損害。
從康熙時期開始,官窯了以督窯官姓氏稱窯的先例。歷史上所稱的“臧窯’,即指康熙十九年九月到二十七年臧應選督駐景德鎮(zhèn)時奉旨督燒的各種單色釉品種,它代表了康熙前期景德鎮(zhèn)瓷器制作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