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的石碑刻記著這座祠堂所屬家族的歷史以及修建祠堂的經過,有的還附有為建造祠堂出錢出力的族人名冊。北京頤和園萬壽山前立有一座很大的石碑,正面有清乾隆皇帝書寫的“萬壽山昆明湖”題記,背面刻記修建清漪園(頤和園原名)的過程,所以它既是提名碑,同時也是一座記事碑。北京明十三陵、河北遵化清東陵和河北易縣清西陵,在這些陵墓建筑群中,石碑也兼有題名與記事的功能。
石碑作為紀念物或標記的豎石。多鐫刻文字,意在垂之久遠。碑是立在宮殿、陵墓或寺廟中記事的石塊。石碑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組成。
1、碑首早期有圓首形和尖首形兩種。這大約與周代琬圭和琰圭兩種禮玉有關。自魏晉以后碑首逐漸發(fā)展成盤蝻紋裝飾浮雕。
2、碑身是碑的主體部分。一般是豎長方形的巨石。碑的正面叫“碑陽”。以刻文字為主。古代刻碑的通例是碑額為標題。采用隸書體。稱為“題額”;采用篆書體的。稱為“篆額”。碑的背面叫“碑陰”。
3、碑座是安放碑身的石座,稱為“趺”。早期的趺座為簡單的長方形,四面各有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四神”。
臥碑
臥碑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睡臥姿勢的墓碑,就是墓碑的背面和地面貼合。墓碑的正面朝向天空,這種墓碑往往石板厚度會比較厚。臥碑也有三種不同的表現形式,分別為平臥碑,斜臥碑,異形臥碑。臥碑由傳統(tǒng)立碑演變而來,只有立碑底座的部分,將其臥放在地面上,故稱為臥碑,臥碑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睡臥姿勢的墓碑,就是墓碑的背面和地面貼合。墓碑的正面朝向天空,這種墓碑往往石板厚度會比較厚。有碑文鐫刻其上。
現代墓碑石材常用的花崗巖為黑色、灰色以及白色等這些表面顏色一致的石材,且拋光面無色線雜質。當然,部分大理石也會被用作石雕墓碑的材料的地板,例如五蓮紅、槐花綠。每一套墓碑的形狀、尺寸都不盡相同,因此并不能完全采用流水線的機械設備加工,只能根據石材墓碑的規(guī)格各種的不同形狀使用不同的加工方式。現在為了節(jié)約土地大部分石材墓碑都在1.2米左右和1 米左右的規(guī)格,墓碑的選材因此顯得尤為重要!在石材墓碑墓群的選材上應盡可能地象似,這樣才能墓碑的莊重性和嚴肅性。山東墓碑產業(yè)在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后逐漸地選定了幾款常用的材質:中國黑、蒙古黑、山西黑花崗巖、五蓮紅、漢白玉、芝麻白等石材,這些石材外表穩(wěn)定,密度相近且顏色純凈,非常適合做墓碑。
花崗巖也叫花崗石,是一種天然的深層巖,加工墓碑所用的那些石材都是些發(fā)育良好,肉眼可辨的礦物顆粒,他們不易風化,硬度,并且外觀顏色豐富多樣又美觀,據測試,其外觀色澤可保持上不變。在現代許多對花崗巖進行的介紹的書籍或文章中都對于花崗巖的耐磨損度給與了高度的肯定,是作為建筑裝飾工程以及雕刻的石材。社會普遍認可的花崗巖這種石材,并不是誰刻意在炒作,而確實是花崗巖這種石材本身的優(yōu)良屬性,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采用花崗巖作為石雕墓碑的主要原料,就是保持了每一套墓碑成百上千年的樣貌不變。花崗巖經過雕琢、打磨、拼裝后就是一套成品墓碑,完全沒有經過任何的化學加工,都是純物理加工方式,一點都不會改變花崗巖的內在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