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化雞血石可分為凍地、軟地、剛地和硬地四大類。凍地雞血石為玻璃凍、羊脂凍、牛角凍、桃花凍等,微透明或半透明,硬度在2—3級。軟地雞血石的硬度為2—4級,剛地雞血石是高嶺石、明礬石巖經(jīng)后期硅化的產(chǎn)物,硬度在4—7級。硬地雞血石是成礦過程中硅化作用的產(chǎn)物,地質(zhì)學(xué)名為辰砂硅化凝灰?guī)r或含辰砂硅質(zhì)巖,主要成份SiO2,其硬度大于7級。
昌化雞血石的品質(zhì)是血和地。血色為鮮紅、正紅、深紅、紫紅等,雞血的形狀有塊紅、條紅、星紅、霞紅等,并能達(dá)到鮮、凝、厚為佳,深沉有厚度,深透石中,有集結(jié)或斑布均衡為佳。血量少于10%者為一般,少于30%為中檔,大于30%者為,大于50%者為珍品,70%以上者珍貴難得。全紅或六面血為。紅而通靈的雞血石稱為“大紅袍”,除了紅色“雞血”以外,底色尚有黑、白、黃、綠、藍(lán)、灰褐、紫、青等基本顏色,再加上濃淡深淺不一的各種色彩相互融合,天然渾成,不須人工雕鑿,已構(gòu)成一幅幅自然美麗的圖案。黑白地與雞血三色的稱為“劉關(guān)張”,也是奇妙之品,色彩奇麗,變化萬千。除此之外,昌化雞血石石質(zhì)中,還具有“細(xì)、紅、潤、膩、溫、凝”之六德。
雞血石的質(zhì)量評價主要從下列幾個方面考慮:
1、“血”:“血”的好壞由血色、血量、濃度和血形四個方面決定。質(zhì)量的雞血石要求其血色艷而正,還要活,并要融于“地”之中,血量要多,越多越好,而且要濃,血形以團(tuán)血狀血較佳,點血次之。
2、凈度:以無瑕疵、無裂紋者為佳。瑕疵和裂紋的存在會影響雞血石的質(zhì)量。
3、“地”:“地”的質(zhì)量由其顏色、透明度、光澤和硬度四個要素決定。要求“地”的顏色深沉而淡雅,并且要求“地”半透明,呈強蠟狀光澤,硬度小。
影響因素:
一、血色;雞血石的顏色從鮮紅為貴,次為朱紅、暗紅較差。鮮紅者又稱“”;暗紅因似凝血,故稱“死血” ;
二、血量;一般來講鮮紅血含量大于30%的為品,大于50%為,大于70%為珍品,含血量也不是越多越好,如全部都是血,那就是一塊辰砂而不是雞血石了。對成品印章而言;六面血者為上品,叫“滿堂紅”;四五面含血者為;三二面含血次之,單面見血者為下品。
三、血形;有星點狀(點血),條帶狀(條血)、塊狀(塊血)三種。血形評價應(yīng)抓住“血”在石中的分布特點,若其云中似霧,構(gòu)成抽象圖形,則雞血石價值培增。
帶血色的石頭稱為雞血石,不帶血色的則稱為昌化石。雞血石的質(zhì)地細(xì)膩,帶韌性,結(jié)構(gòu)緊密,受刀不崩。好的雞血石都不加雕琢,以做印章為宜??梢赃@么說,凡是加雕刻的雞血一般都為遮掩其疵,是不足為貴的。
雞血石血色的多寡與鮮艷程度也決定了其價格。雞血石血色有鮮紅、正紅、深紅、淺紅、紫紅等多種,形狀有塊紅、條紅、星紅、霞紅等。一般而言,其以血多,色鮮、形美為佳;血質(zhì)以深沉有厚度感、血有集結(jié)和分布均衡為佳。血色少于10%者為一般,少于30%者為中檔,大于50%者為珍品,70%以上者十分珍貴。全紅為上,被稱為“大紅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