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背鑲嵌綠松石、玉、琉璃等的工藝。山東淄博出土鏡有29.8厘米,在粗線條的云紋上錯以金絲,地上嵌綠松石,還嵌了9枚銀質(zhì)乳釘。傳河南洛陽金村出土已流失于國外的嵌玉和琉璃鏡亦十分華美,背面正中嵌一枚圓形藍(lán)色琉璃,其外嵌素面白玉環(huán),環(huán)外一周藍(lán)色琉璃,外為索紋玉環(huán)。
我國銅鏡在唐之前以圓形為主,極少有方形,到宋代除繼承過去的圓形、方形、葵花形、菱花形外,亞字形銅鏡顯著增多。此外,還有帶柄鏡、長方形、雞心形、盾形、鼎形等多種樣式,并出現(xiàn)了很多花草、鳥獸、山水、小橋、樓臺和人物故事等裝飾題材的銅鏡。這些題材都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此外,還有一些神仙、人物故事和八卦鏡等。在這些圖紋鏡類中,鑄有商標(biāo)字號的銅鏡居多。
在古代,銅鏡的大小也千差萬別,但大體可分為大、中、小三類。小型銅鏡尺寸一般在3厘米~8厘米,它們均小巧輕薄,用绹?yán)K系于腰間,隨身攜帶。中型銅鏡尺寸在10厘米~39.4厘米,正如尊慧征集到的此青銅古鏡,它厚重精美,使用時或懸掛在墻壁上,或置于鏡臺上,用畢還有考究的鏡奩存放。需知銅鏡不但要時時擦抹干凈,而且還得常常去磨光,才能夠保持光亮如新,照出影像來,所以古人對待銅鏡,一般是珍而重之的。
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