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水率10-50堆積密度0.6-0.8抗壓強度0.9-1.3筒壓強度0.1-1.1外觀多孔顆粒孔隙率50-90
生物膜在玻璃輕石表面形成后,會在污染物處理效率、水力特性以及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等方面對玻璃輕石在人工濕地中的作用產(chǎn)生影響,具體如下:
提高污染物處理效率
增強吸附與分解能力:生物膜的形成增加了玻璃輕石表面的微生物數(shù)量和種類,擴大了吸附面積。生物膜中的微生物能分泌各種胞外酶,將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分解為可被微生物吸收的小分子物質,進而通過微生物的代謝作用將其轉化為無害的二氧化碳和水。同時,生物膜對一些重金屬離子和難降解有機物也具有一定的吸附和富集作用,提高了玻璃輕石對這些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促進氮磷轉化:生物膜中存在著硝化細菌、反硝化細菌和聚磷菌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硝化細菌可將污水中的氨氮氧化為亞硝酸鹽和硝酸鹽,反硝化細菌則能將硝酸鹽還原為氮氣,從而實現(xiàn)氮的去除。聚磷菌在好氧條件下過量攝取磷,在厭氧條件下釋放磷,通過排放剩余污泥達到除磷的目的。生物膜為這些微生物提供了適宜的生存環(huán)境,使玻璃輕石在人工濕地中對氮磷的去除能力得到加強。

生物膜的生長會在表面性質、孔隙結構、化學組成等方面對玻璃輕石的理化性質產(chǎn)生影響,具體如下:
表面性質改變
粗糙度增加:生物膜由微生物及其分泌的胞外聚合物等組成,其附著在玻璃輕石表面會使原本相對光滑的表面變得粗糙。隨著生物膜的生長,這種粗糙度會不斷增加,為微生物提供更多的附著位點,同時也增加了玻璃輕石與污水中污染物的接觸面積,有利于吸附和處理污染物。
表面電荷變化:微生物細胞表面通常帶有一定的電荷,生物膜的形成會改變玻璃輕石表面的電荷分布。一方面,微生物本身的電荷會影響玻璃輕石表面的電位;另一方面,生物膜分泌的胞外聚合物也可能帶有電荷,進一步改變表面電荷性質。這種電荷變化可能影響玻璃輕石對帶電荷污染物的吸附能力,例如,若表面負電荷增加,可能對陽離子型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增強。
孔隙結構變化
孔隙堵塞:生物膜在玻璃輕石的孔隙內(nèi)生長,會逐漸填充孔隙空間,導致孔隙變小甚至堵塞。隨著生物膜的不斷生長,一些較小的孔隙可能被堵塞,然后逐漸向較大孔隙發(fā)展。這會使玻璃輕石的有效孔隙率降低,影響其透水性和通氣性,進而改變?nèi)斯竦刂械乃l件和溶解氧分布。
孔徑分布改變:由于生物膜在孔隙內(nèi)的不均勻生長,玻璃輕石的孔徑分布也會發(fā)生變化。原本較為均勻的孔徑分布可能變得不均勻,大孔和小孔的比例可能會發(fā)生改變。這會影響污水在玻璃輕石內(nèi)部的流動路徑和停留時間,對污染物的處理效果產(chǎn)生影響。

重量
玻璃輕石:重量較輕,密度一般在 200 - 900kg/m3,在搬運和使用過程中較為方便,適合用于屋頂花園、陽臺園藝等對重量有一定限制的場所。
火山石:相對較重,密度通常在 2.5 - 3.3g/cm3 左右,在一些對重量敏感的園藝應用場景中可能會受到一定限制。
酸堿性
玻璃輕石:化學性質穩(wěn)定,一般呈中性,適合大多數(shù)植物的生長,不會對土壤的酸堿性產(chǎn)生明顯影響。
火山石:通常呈弱酸性至中性,對于一些喜歡酸性土壤環(huán)境的植物,如杜鵑花、梔子花等,火山石可能更有利于調(diào)節(jié)土壤酸堿度,滿足植物生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