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棗樹屬落葉喬木或喬木,高5~10米,樹干無刺,枝條有刺,刺長3~4cm,呈紅棕色。幼枝密被銀白色鱗片,老時脫落,呈栗褐色。單葉互生,具銀白色纖細的柄;葉片薄紙質,長圓狀披針形,長3~7cm,寬1~1.3cm,基部楔形,全緣,鈍尖或鈍形,上面幼時具銀白色圓形鱗片,后部分脫落,下面灰白色,密被銀白色鱗片,有光澤。1~3花簇生于小枝下部的葉腋,花萼銀白色,花瓣為金黃色。密被銀白色鱗片,芳香;萼筒鐘形,上端4裂,裂片寬卵形或卵狀長圓形,內面被白色星狀柔毛;雄蕊4株,幾無花絲;花柱上端彎曲,有圓錐形花盤包圍于花柱的基部。果橢圓形,長2~3cm,直徑1~1.5cm,粉紅色或深紅色,密被銀白色鱗片,果肉粉質,乳白或淡黃色。花期在5~7月份,果期8~10月。生于山地、平原、沙灘、荒漠,栽培或。
花期為3周左右,7月上旬見幼果,8月下旬果實成型,10月份果實成熟,果期100天左右。新疆、寧夏物候期與河西走廊相近,內蒙古中部地區(qū)物候期稍遲。沙棗樹經(jīng)選育,已有不少優(yōu)良品種。
植苗造林:植苗造林可在春,秋兩季進行,春季為“清明”至“谷雨”,秋季為“霜降”至“立冬”,但以春季造林為好。在地下水位不超過2~3米的沙荒灘地或丘間低地上造林,不灌水也能成活、生長。若地下水位過深時,需有灌溉條件方可造林。土壤粘重的,要在頭年耕翻整地,來年造林,沙壤土、壤質沙土地、厚覆沙地以及地表鹽結皮較厚的鹽漬土,都可邊挖穴邊栽植,不必事先整地。每畝栽植200株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