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開片堪稱一絕,開片的形成,開始時是器物于高溫焙燒下產(chǎn)生的一種釉表缺陷,行話叫“崩釉”。汝窯的藝術(shù)匠師將這種難以控制的、千變?nèi)f化的釉病,通過人為地操作轉(zhuǎn)換為一種自然美妙的裝飾,而且控制的恰到好處,可謂巧奪天工的絕活。釉面開片較細密,多呈斜裂開片,深淺相互交織疊錯,象是銀光閃閃的片片魚鱗,或呈蟬翼紋狀,給人以排列有序的層次感。釉中細小沙眼呈魚子紋、芝麻花和蟹爪紋。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葉沫,部分柳條紋狀的開片是因手拉坯轆轤旋轉(zhuǎn)時,使泥料分子排列結(jié)構(gòu)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現(xiàn)象。
汝窯以燒制青瓷,有天青、豆青、粉青諸品。汝窯的青瓷,釉中含有瑪瑙,色澤青翠華滋,釉汁肥潤瑩亮,有“雨過天晴云破處”之譽。汝窯瓷器一般都較小,盤、洗、碗等口徑一般在10-16厘米之間,超過20厘米的極其個別,超過30厘米的幾乎沒有,故有“汝窯無大器”之說。
汝窯燒制的汝瓷因為其絕妙的色澤、特藝術(shù)價值,深得帝王歡心,有“宋瓷之冠”的美譽。汝窯又與同期官窯(河南開封)、哥窯(浙江龍泉)、鈞窯(河南禹縣)、定窯(河北曲陽)合稱“宋代五大名窯”,五大名窯。
汝窯以傳承藝術(shù)為己任,采用傳統(tǒng)手工制作陶瓷方法,制作一個陶瓷的工序高達十三道,包括淘泥、摞泥、拉坯、印坯、修坯、捺水、畫坯、上釉、燒窯、成瓷、成瓷缺陷的修補,做工精細,設(shè)計唯美、承藝汝瓷以“釉色層”,器型古樸典雅得當,光潤有度,由于汝瓷釉層厚,常有開片如魚鱗、蟬翼狀,久用之后茶色會著附于裂紋處,形成不規(guī)則的變換交錯的花紋,故而手感潤滑如脂,似玉非玉之美。
金滅北宋后,汝窯也隨之消亡。其開窯時間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燒造時間短暫,傳世亦不多,在南宋時,汝窯瓷器已經(jīng)非常稀有。流傳到今天的真品已不足百件,已知的僅67件半,其中臺北故宮21件,北京故宮17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戴維中國藝術(shù)基金會(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7件,其他散藏于美、日等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約10件,還有在中國內(nèi)地零散的兩件以及某博物館里的半件。全世界收藏有汝窯瓷器的博物館不到10家。1992年一件直徑8厘米的汝窯小盤在紐約蘇富比拍賣行的一次拍賣會上以154萬美元成交。之后,在香港的一次拍賣會上,一件汝窯三犧尊更是創(chuàng)下5000萬港元的天價。
香港蘇富比2012年4月4日舉行“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拍賣,有900年歷史的“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經(jīng)34口叫價,以天價2.0786億港元成交,較拍賣前估值底逾3倍,刷新宋瓷世界拍賣紀錄。拍賣場內(nèi)競投氣氛熾熱,當中“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拍賣由口價四千萬港元開始,有八位競標者爭持約十五分鐘,當叫價至一億四千萬港元時,一名電話競投者與一位場內(nèi)競投者仍激烈爭持,再經(jīng)過十口叫價后,終以三十四口叫價,由電話競投者以天價二億零七百八十六萬元成交,刷新宋瓷世界拍賣紀錄,并較估逾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