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料混合與功能強化
1. 二次混合
目的:將膨化粉與不耐高溫的成分(如益生菌、凍干水果粉)混合,營養(yǎng)活性。
設備:雙錐混合機(容積 1000-3000L,混合時間 8-12 分鐘,均勻度≥98%)。
添加成分:
益生菌(如雙歧桿菌,添加量 0.1-0.5%,需冷鏈運輸保存)。
凍干果蔬粉(草莓粉、菠菜粉,添加量 5-10%)。
微量元素(鈣、鐵、鋅預混料,添加量 0.5-2%)。
膨化雜糧代餐粉是一種以雜糧(如燕麥、蕎麥、玉米、糙米等)為主要原料,通過膨化工藝處理后制成的營養(yǎng)代餐產品,具有高纖維、低熱量、易沖調等特點。其生產設備與工藝需結合雜糧特性與膨化技術要求設計,以下從設備組成、工藝流程、關鍵技術要點等方面進行詳細介紹:
原料預處理設備
清理篩選設備
振動篩 / 滾筒篩:去除雜糧中的雜質(如石子、秸稈、金屬碎屑等),確保原料純凈。
磁選機:通過磁力吸附去除原料中的鐵磁性雜質,避免損壞后續(xù)設備。
膨化工藝控制
擠壓膨化關鍵參數(shù):
螺桿轉速:150-300r/min(轉速越高,剪切力越大,膨化度越高);
溫度控制:一區(qū)(喂料段)60-80℃,二區(qū)(壓縮段)100-140℃,三區(qū)(膨化段)160-180℃;
壓力:模頭出口壓力 3-5MPa,瞬間降壓至常壓實現(xiàn)膨化。
工藝優(yōu)勢
營養(yǎng)保留與提升:膨化過程中高溫短時處理可滅活抗營養(yǎng)因子(如植酸、胰蛋白酶抑制劑),同時保留維生素(如 B 族維生素保留率≥80%)和礦物質。
口感改良:膨化使雜糧粉具有疏松多孔結構,沖調后呈均勻糊狀,無顆粒感,口感細膩。
消化吸收性:膨化破壞淀粉結晶結構,形成多孔 α- 化淀粉,消化率提升至 90% 以上(未膨化雜糧消化率約 60%-70%)。
低溫膨化技術:采用真空膨化或超臨界 CO?膨化,在較低溫度(80-100℃)下實現(xiàn)膨化,減少熱敏性營養(yǎng)成分(如維生素 C)損失,適用于高附加值雜糧代餐粉。
多功能復合設備:如 “粉碎 - 混合 - 膨化” 一體化設備,縮短工藝流程,降低交叉污染風險,提升生產效率。
智能化監(jiān)控系統(tǒng):通過物聯(lián)網技術實時傳輸設備數(shù)據(jù),結合 AI 算法優(yōu)化膨化參數(shù),實現(xiàn)無人化生產與質量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