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價值
經(jīng)濟(jì)
木荷,又名“何木”,屬山茶科常綠喬木,有紅何木、銀何木、竹葉何木等品種,夏天開白花、芳香四溢。
木荷的經(jīng)濟(jì)價值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⑴木荷樹冠高大,葉子濃密。一條由木荷樹組成的林帶,就像一堵高大的防火墻,能將熊熊大火阻斷隔離。
⑵廣繁殖性。它的種子輕薄,擴(kuò)散能力強(qiáng)。木荷種子薄如紙,每公斤達(dá)20多萬粒。種子成熟后,能在自然條件下隨風(fēng)飄播60至100米,這就為它擴(kuò)大繁殖奠定了基礎(chǔ)。
⑶木荷有很強(qiáng)的適應(yīng)性。既能單種植形成防火帶,又能混生于松、杉、樟等林木之中,起到局部防燃阻火的作用。
⑷木荷能抑制其它植物在其樹下生長,形成空地,可從低處阻隔山火。
這種林木主產(chǎn)于中國中部至南部的廣大山區(qū),既是良好的用材林,又是美麗的觀賞林,但人類越來越欣賞它的防火特長。有的將它混種于其它林木之中,有的以它為主體,種成防火林帶,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藥用
木荷葉
藥材基源:為山茶科植物木荷的葉。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性味】辛;溫;有毒【功能主治】療瘡。主臁瘡;瘡毒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
【注意】本品有毒,不宜內(nèi)服。
木荷根皮
藥材基源:為山茶科植物木荷的根皮。
別名:木艾樹、何樹、柯樹、木和、回樹、木荷柴、橫柴。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曬干。
【性味】辛;溫;有毒
【歸經(jīng)】脾經(jīng)
【功能主治】攻毒,消腫。主疔瘡;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外用:搗敷。
【注意】本品因有大毒不可內(nèi)服。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shù)據(jù)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莖皮、根皮有毒。浙江民間曾用莖皮與草烏共煮,熬汁涂抹箭頭,獵殺老虎等野獸。生長在本植物上的木耳亦有毒性。人接觸其莖皮后可產(chǎn)生紅腫、發(fā)癢。
木荷樹又被稱為荷木、柯樹,屬于山茶科植物,高能長到25米,多生長在我國浙江、江西、廣東等地區(qū),木荷樹的用途在于可作為藥材入藥。木荷樹的葉子和根皮經(jīng)過處理后可入藥,它的葉子入藥有、止痛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