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心理產(chǎn)生的原因有三種:
一是好奇心,例如,一些不健康的文藝作品,越是受批評,人們越是想看,想方設(shè)法要弄到手,一睹為快。這些都是由于好奇心的緣故。
二是對立情緒,任憑你“苦口婆心”,千言萬語,他卻無動于衷,認為你是虛情假意,吹毛求疵。
三是心理上的需要,孩子對于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觸的東西,越想接觸;越是不讓知道的事情,越想知道。這是人們心理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由于孩子理智程度較差,這種欲求也更強烈。
當孩子出現(xiàn)錯誤時,不要過份的指責(zé)與強調(diào),應(yīng)該委婉的提出。如果你毫不留情地揪出他們的錯誤,就等于激起他們反對你。事實上,所有的人際關(guān)系中都如此。奇怪的是,絕大多數(shù)人卻都喜歡這么做。他們總是喜歡糾正孩子,指出孩子的錯誤,對于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去吹毛求疵,潑孩子冷水,通過這些來證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與價值,希望讓孩子繼續(xù)依賴自己,卻不明白,越這樣做,孩子的逆反心理越強。
孩子進入叛逆期后,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尊重。所以,家長要注意對他們下放各種權(quán)利,以幫助孩子從不諳世事向成熟過渡。
自主權(quán):“你應(yīng)該”、“你”、諸如此類的話是不少家長的口頭禪。建議家長們面對叛逆期的孩子盡量少說這樣的話,內(nèi)心深處認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會接受這種'命令‘的口吻的。
發(fā)言權(quán):“考不上大學(xué)就去掃廁所”等話語,不少家長都對孩子說過,雖然是為了孩子好,但他們的耳朵已經(jīng)長繭,叛逆期的他們對這些話可以說是“百毒不侵”了。這時家長應(yīng)少說多聽,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時間支配權(quán):這個時期的孩子渴望擁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長不要自作主張,將孩子的時間按自己的意愿排得滿滿的,要將時間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對安排的不合理處,家長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議,千萬不要全盤否定孩子。
表決權(quán):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買房之類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征求孩子的意見,有著民主氛圍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動向父母靠近。
隱私權(quán):孩子在進入初中后,一些家長發(fā)現(xiàn),以前經(jīng)常跟自己說心里話的孩子變得不太愛搭理自己了,孩子開始有了自己上鎖的日記本、私人信件。徐教授稱,如果孩子實在不愿同家長交流,也不于強迫,尤其是不要偷窺孩子隱私,尊重孩子的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