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樹,特別是在野外生長的榆樹老樁,經(jīng)歷 了多年的人為刀劈斧鑿,或風(fēng)剝雨蝕、動物啃咬等,逐漸形成許多不同的奇異姿態(tài)。有的盤根錯節(jié),蒼勁古樸;有的,枯根新葉,別有洞天,是制作盆景的優(yōu)良材料。
榆樹生于平原、丘陵、山坡及谷地。喜光,耐干旱,在酸性、中性及鹼性土上均能生長,但以氣候溫暖,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為適宜的生境。分布于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臺灣、江西、廣東、廣西、湖南、湖北、貴州、四川、陜西、河南等省區(qū)。日本、朝鮮也有分布。
榔榆的可塑性很強(qiáng),適于加工成很多種樹形。常見的有直干式、斜干式、臥干式、懸崖式、附石式、合栽式等。枝葉既可扎片,也可修剪成自然形樹冠。特別是塑造附石式榔榆盆景,在立意時可截取自然界的一角,允許有一定的夸張,為了渲染某一部分的魅力,可將樹木凌駕于山石之上,以樹為主,以石為次,而不受 “丈山尺樹”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