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父孫中山地球雙旗幣
錢面:孫中山七分半身像 ,上環(huán)“中華民國十八年”七字。
錢背:中央標(biāo)明面值“壹元”,外環(huán)嘉禾紋飾,系采用袁像嘉禾壹元幣模。
背景:民國十八年(1929年)天津造幣廠制模鑄造孫中山七分半身像銀幣,有背地球、背嘉禾兩種,設(shè)計新穎、制作精美,系試鑄樣幣,未流通。
陸海軍大元帥張作霖像紀(jì)念幣
錢面:張作霖正面半身免冠戎裝像。上環(huán)楷書“陸海軍大元帥”六字。
錢背:珠圈內(nèi)嘉禾圖案,上為太陽,中間楷書“紀(jì)念”二字,外上環(huán)“中華民國十五年”七字,下環(huán)英文一元,左右為小花。
背景:張作霖是北洋奉系軍閥,任東三省巡閱使職,民國十三年(1 9 2 4年)打敗直系軍閥后,入關(guān)主持北京中央政權(quán),民國十五年自任“陸海軍大元帥”。 天津造幣廠鑄造有張作霖半身像的紀(jì)念銀幣,以半身像、錢背圖案的不同有幾種版本,以為紀(jì)念。
我國銀元于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90)開始正式由鑄造。民國初期,始以銀元作為主要流通貨幣,進(jìn)行大量鑄造。
銀元種類很多,在我國大約有二百多種,流入我國的外國銀元約有三四十種,其成色重量,頗不一致。成色高為98.5%,低的只有60%左右,私人鑄造的甚至更低。重量大的為36.5克 ,一般以26.5克 居多(合庫平七錢二分)。銀元中還有半元、二角、一角、五分,一錢、二錢、三錢以及一毫、二毫等小銀元(也叫銀角子),這些大都作為輔幣應(yīng)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