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被學(xué)界禁言,徐小虎完全不能理解:“這真是一件令人奇怪的事情——每本書都會有錯,我也會犯錯,你們可以去做研究來證明我的錯誤,為什么只是不許我發(fā)表意見?”徐小虎一直期待著有人能抨擊她書中寫錯的地方或是有年輕教授拿著這本書去繼續(xù)考究中國其他古畫的創(chuàng)作年代。事實上,什么都沒有,只是沉默。
“我仿佛成了燙手的山芋,眾人避之唯恐不及。不但沒人與我討論書里所提出的問題,我反而好像瞬間由機構(gòu)與學(xué)術(shù)刊物間消失,成為一個不存在的人?!痹凇侗贿z忘的真跡》中文版自序中,徐小虎這樣寫道。
在和美國學(xué)者的交談中,徐小虎知道大家其實都看過《被遺忘的真跡》,卻“不喜歡它”,因為這意味著他們要重新檢驗每一幅古跡,而此前的研究也基本都成了無稽之談
8月底,期巡回鑒定在北京啟動。在故宮博物院麗景軒鑒定書畫,以“文革”中的抄家文物為主。接下來,先后鑒定了北京市文物局、北京文物總店、中國歷史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館所藏書畫。
由于鑒定組大多是高齡老人,鑒定只在春秋兩季進行,每次三個月?!肚迕魃虾訄D》《千里江山圖》等名畫當(dāng)然也要過一下眼,過完就趕緊收了,這些都是早已公認的國寶。
1985年、1986年上半年,鑒定組移師上海。在上海,發(fā)生了較大的意見分歧。
上海博物館所藏元代名畫中,有一卷題為趙孟頫所繪《百尺梧桐軒圖》。此圖絹本,青綠設(shè)色,畫的是園居閑適之景。圖中一人便服閑坐在梧桐軒中,旁有一童子捧茗,一使者抱琴,高大的梧桐樹環(huán)繞四周。全圖筆法秀雅,設(shè)色工麗。畫后有周伯琦、張紳、倪瓚等七人的題詩,都是元末名家。對此畫是否為趙孟頫所畫,傅熹年提出了不同看法。
這是他次目睹此畫實物。他注意到,位于畫幅右上方的款識“吳興趙孟頫”筆法滯澀,且從構(gòu)圖上看畫幅右方頗顯局促,因而認為畫作并非趙孟頫作品,而是經(jīng)過了剪裁,作者原款被裁去,“趙孟頫”的名字是后來添加的。
因為全國需鑒定的書畫作品很多,當(dāng)時商定,鑒定組采取不爭論原則,將不同意見作為附注標注。謝辰生只負責(zé)協(xié)調(diào)工作,啟功沒有參加這次鑒定,參加的5個中,徐邦達、楊仁愷、劉九庵3人同意這個意見。后的鑒定意見為,該畫為元人作品,但非趙孟頫所作。
鑒定組在沈陽工作時,也發(fā)生過較大爭論,尤其是對一些畫的年代分歧很大。
1986年后,徐邦達實際上不參加鑒定了,啟功也經(jīng)常不來,劉九庵和傅熹年不得不負起主要責(zé)任來,大量的反對意見都是他們倆簽署的。
傅熹年說,并不是每一位都堅持自己主持收購的書畫為真,徐邦達就很大度,他替故宮收進的字畫,如果鑒定組認為是假的,他也認賬。
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