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后做花燈用的是竹子,如果用鐵絲來做的話會發(fā)現(xiàn),這個結構的方式像再蓋房子一樣,而且你想要做什么都可以用鐵絲把它做出來,就像突然找到一條路,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有一種這種感覺,另外一種就是:一調(diào)鐵絲可以任意的給你形狀,而且思考方向不只是一個方向,可能這個方向,要它鼓一點,在這個方向的時候,它卻凹一點,一條鐵絲它可以有很多的變化,等于說用方向來講話,它不只是四面八方,是三百六十度無線空間的地方它都可以去旋轉、去彎折,這個來訓練我們的思考能力應該是蠻不簡單的。
游燈龍從當天晚上8時開始,村里準備好龍頭和龍尾,村里的男女老少每人準備好一盞燈籠組成龍身,隨著參加人數(shù)的增多,燈籠漸漸匯成了“燈龍”。全村只擎一條燈龍,燈龍越長,象征該村人丁越興旺?;顒油ǔR掷m(xù)一個半小時,在走家串戶之后,村民們將一起到村里空地臨時搭起的戲臺前看高甲戲。
秀山花燈表演每年從正月初二開始,至正月十五結束,十六以后叫"厚臉燈"。秀山花燈的傳統(tǒng)表演,場地不限,院壩、堂屋、街頭巷尾,只要有一個十多平方米的平地即可。由于各地花燈班表演形式和表演風格、表演內(nèi)容的需要,也有需要特殊場地的。如表演"高臺花燈",就需要傳統(tǒng)老式的木方桌二至三張,表演的二人在幾張桌子重疊高度的桌面上進行花燈二人轉表演。花燈小戲,需要"搭臺子",簡易布景,一般是在壩子的土臺上表演,或者在吊腳樓上表演。歷經(jīng)數(shù)的發(fā)展,秀山花燈逐漸形成了具有特風格的民間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