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槐簡介 紅花槐屬豆科、 刺槐屬落葉喬木,高可達15米。奇數(shù)羽狀復葉,小葉7-19枚,卵形或長圓形??偁罨ㄐ蛞干?,花瓣粉紅色很少結果。據(jù)有關資料報道,紅花槐是安比刺槐的一個栽培變種,安比刺槐為刺槐與粘枝洋槐的雜交種。
紅花槐生態(tài)習性 紅花刺槐系喜光淺根性樹種,不耐蔽蔭。喜溫暖濕潤氣候,在年平均氣溫10~16℃條件下生長良好,不耐寒冷。喜濕潤環(huán)境,不耐水濕,有一定抗旱能力,但在久旱不雨的嚴重干旱環(huán)境往往枯梢。紅花槐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性很強。喜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濕潤的粉沙土、沙壤土和壤土,對土壤酸堿度不敏感。
紅花槐造林技術 紅花槐集中營造防護林、用材林、水土保持林時好選擇有水澆條件、排水良好、深厚肥沃的沙壤土育苗。種植密度紅花刺槐樹冠不大且生長較慢,栽植密度比其他喬木樹種要大。用作行道樹時單行株距3~4雙行株距4~5 m;列植時行距5m,株距4~5m。在園林綠地、風景區(qū)栽植時按設計要求定植,一般株間距不應小于4m。定植行道樹、地區(qū)、風景區(qū)行植時采取大苗裸根或帶土定植。一般選用直徑5~8 cm的苗木規(guī)格全冠栽植,定植成活后迅速。
紅花刺槐原產(chǎn)北美,19世紀末引入中國,黃河、淮河流域廣泛栽培,多見于平原及低山丘陵地區(qū),海拔高紅花洋槐達3600m西藏拉薩。暖溫帶樹種,喜光,幼樹稍耐陰;能適應酸性土、鈣質土及鹽堿土含鹽量0.3%以下,對城市貧瘠、密實渣土耐性較強,較耐干旱,淺根性,不抗風;不耐澇。
紅花刺大色美,呈小喬木狀,可作行道樹,主要是為了綠化城市,也可以種植在公園里,紅花刺槐既可做為觀賞物,同樣也可以種植在自家的庭院里,供家人欣賞,有很高的價值,所以深受人們喜愛。
紅花刺槐鮮枝葉粗蛋白含量為21.08%,且富含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及多種氨基酸。同是木本植物的沙棘葉粗蛋白含量為17.1%,葉粗蛋白含量為10.18%,木粗蛋白含量為8.31%,檸條的粗蛋白含量為9.97%,均明顯低于紅花刺槐。據(jù)此判斷,大葉紅花刺槐作為一個優(yōu)良的飼料樹種,它的飼用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