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海軍大元帥張作霖像紀(jì)念幣
錢面:張作霖正面半身免冠戎裝像。上環(huán)楷書“陸海軍大元帥”六字。
錢背:珠圈內(nèi)嘉禾圖案,上為太陽,中間楷書“紀(jì)念”二字,外上環(huán)“中華民國十五年”七字,下環(huán)英文一元,左右為小花。
背景:張作霖是北洋奉系軍閥,任東三省巡閱使職,民國十三年(1 9 2 4年)打敗直系軍閥后,入關(guān)主持北京中央政權(quán),民國十五年自任“陸海軍大元帥”。 天津造幣廠鑄造有張作霖半身像的紀(jì)念銀幣,以半身像、錢背圖案的不同有幾種版本,以為紀(jì)念。
浙江省造光緒元寶楷書七錢二分
浙江省造光緒元寶七錢二分(楷書、面六角星):光緒28年(公元1902年)鑄,系浙江省通過上海的洋行委托英國伯明翰造幣廠代鑄樣品,未正式鑄造發(fā)行。
介紹一下各種類型的銀元
1光緒元寶
有廣東省造、湖北省造、江南造、北洋機(jī)器局造。安徽省造、四川省造、吉林省造、北洋造、奉天省造、東三省造、云南省造、天津造幣總廠造等多種,各省鑄造者大同小異,其正面鐫有“光緒元寶”四字,中間有小滿文,字上有鑄造地名,字下為“庫平七錢二分”字樣,背面為盤龍,龍之四周為英文字。
2大清銀元
正面為“大清銀元”四字,上面為滿文,下面為“宣統(tǒng)三年”,背面鐫有團(tuán)龍圍繞“壹圓”二字,下有英文。
3宣統(tǒng)元寶
廣東、湖北、云南、四川等地均曾鑄造。正面為“宣統(tǒng)元寶”四字外,其余均同光緒元寶。
4一兩大清幣
正面鐫有“大清銀元”四字,中間有滿文,四周有“廣東省造”和“庫平一兩”字樣,背面鑄有二龍珠圖,圖中為“壹兩”二字。
袁世凱洪憲幣
正面為袁世凱半身像,著軍裝戴高纓帽,背面為一飛龍,上有“中華帝國”四字,下有“洪憲紀(jì)元”字樣。此幣是袁世凱1915年竊國稱帝后鑄造。
黎元洪光頭開國紀(jì)念幣
正面鐫有黎元洪像,光頭半身,上有“中華民國”四字,下為“開國紀(jì)念幣”五字,背面中心為“壹圓”二字,以嘉禾托之,四周有英文字。
孫船銀元
有三種版式,一種是1929年(民國十八年)試鑄,正面為孫中山大頭像,上邊有"中華民國十八年"字樣,背面三帆船圖,兩邊是“壹圓”二字。一種是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版,正面為孫中山像,上邊有“中華民國二十一年”字樣,背面為雙帆船圖,帆上有飛鳥三只,船的右邊有太陽,左右兩邊是“壹圓”二字,以上兩種流通不多,而比較多的是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版,正面為孫中山像和“中華民國二十二年”字樣外,背面也只有雙帆船圖和“壹圓”二字。此種銀元1934年亦有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