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是huà shí。主要有三種意思:
一指地殼中保存的屬于古地質年代的動物或植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跡;二指變化為石;三指煉丹。
由于冰河運動、地殼變遷等原因,地球生物被迅速埋藏于地下,經過億萬年的演變,生物硬體部才被保存下來。但軀體肉質軟組織(包括耳朵、內臟器官)演變?yōu)榛目赡苄晕⒑跗湮?,在自然環(huán)境下很容易被微生物腐蝕溶化,所以很難形成實體肉化石,因存世量少收藏價值。學者黃錦祥發(fā)現(xiàn)的“耳朵”化石,使我們清楚了解到地球上確實有“肉化石”存在,是人類自然科學史上的一次重大發(fā)現(xiàn)。 [1-2]
煤系地層是生存于古生代時的植物的化石的主要來源。煤炭礦是采集化石好的場所,而且碳本身便是化石植物的殘留,雖然植物化石的結構細節(jié)很少會留在碳中。在蘇格蘭格拉斯哥維多利亞公園中的化石森林里,有發(fā)現(xiàn)鱗木的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