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技術
選地
應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濕潤的山腳、谷地、陰坡種植,因為杉樹是一種喜溫喜濕,怕風怕旱的樹種;種植在肥沃疏松的土壤里,杉樹就能速生快長早成材。
煉山開荒
在種杉前年的秋冬季節(jié),要開好防火帶,進行落青煉山;接著隨地勢開成倒傾斜的梯帶,以提高水土保持;然后按1.5×1.5米的規(guī)格挖成深和寬各50×50厘米的大穴,讓土壤充分曬白風化;待春來下雨后回泥種植。
主要價值
杉木:紋理順直、耐腐防蟲,廣泛用于建筑、橋梁、電線桿、造船、家具和工藝制品等方面。據統(tǒng)計,中國建材約有1/4是杉木。杉樹生長快,一般只要10年就可成材。它是中國南方重要的特產用材樹種之一。
杉樹皮作用:用杉樹皮凈化海水:海上的運油船只時常發(fā)生原油泄漏事件,造成海水嚴重污染。清理泄漏的原油,凈化海水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日本神奈川縣海上災害防止中心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利用杉樹皮清理海上油污、凈化海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杉木(學名: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是杉科、杉木屬喬木。高達30米,胸徑可達2.5-3米;大枝平展,小枝近對生或輪生,常成二列狀。葉在主枝上輻射伸展,側枝之葉基部扭轉成二列狀,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通常微彎、呈鐮狀,革質、豎硬。雄球花圓錐狀,通常40余個簇生枝頂;雌球花單生或2-3(-4)個集生,綠色;花期4月,球果10月下旬成熟。
杉木(拉丁學名: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別名:沙木)是杉科杉木屬植物,分布于中國和越南,較喜光,喜溫暖濕潤、多霧靜風的氣候環(huán)境,不耐嚴寒及濕熱,怕風,怕旱。
其高達30米,胸徑可達2.5~3米;樹冠尖塔形或圓錐形,樹皮灰褐色;大枝平展,小枝近對生或輪生。其葉在主枝上輻射伸展,側枝之葉基部扭轉成二列狀,革質、豎硬。其雄球花圓錐狀,有短梗;雌球花單生或2~4個集生,綠色;種鱗很小,先端三裂,側裂較大,裂片分離;種子扁平,暗褐色,有光澤。
播種
種子采集
采用種子繁殖,選擇20年以上的優(yōu)良母樹采種,采下果球后晾曬3-5天,脫出種子后再晾曬1-2 天,然后密封干藏,供翌年春季育苗。
播前準備
選擇土壤疏松、排灌方便的沙壤土建圃。播種前細致整地,施足基肥,基肥以農家肥為主。采用高床育苗,床面寬100-120厘米,高20-30厘米,床面要平整,土塊要敲碎。春季播種,播種前進行種子消毒處理,用0.15-0.3%的福爾馬林液浸種15分鐘,然后,倒去藥液,封蓋1小時后播種。
播種及播后管理
可采用撒播或條播,播種溝寬2-3厘米,深約1厘米,溝距20厘米左右。播后用細土覆蓋,厚約0.5厘米,上面再蓋草,保溫保濕以利發(fā)芽。當幼芽大部分出土時,要分批適量揭草,揭草在傍晚或陰天進行,如遇低溫,可暫停揭草。同時,要做好松土除草工作,松土時注意不要損傷幼苗,除草好在雨后或灌溉后連根拔除。幼苗初期多施氮磷肥,中期多施氮磷鉀完全肥料,生長盛期過后應停施氮肥,酌施磷鉀肥。當苗高5-6cm時進入生長盛期,應開始間苗,以后看生長情況和苗木密度再進行1-2次。
移栽
杉木大田移栽可分為春季和秋季兩個節(jié)令進行,各個節(jié)令的栽植方法有所區(qū)別,但一般都采用20×20×40米穴植法,栽植規(guī)格一般采用2×1.5米,栽植密度一般均在222株/畝。如果苗大,還可以按照“三埋兩踩一提苗”的方法栽植。
春季栽植杉木:杉木栽植好選擇在1-2月份進行,即立春前新芽未萌動前進行,此時栽植,生根快,成活率高,長勢好。
選擇良種壯苗:良種壯苗,是速生豐產的首要條件,采用一年生苗高35厘米以上粗壯的、根系發(fā)達的Ⅱ級以上苗木。
磷肥漿根:方法是每50千克黃泥土加10千克磷粉混合用糞水潑濕堆漚,發(fā)酵腐熟后使用,每250株苗木約用1千克混合后的磷肥進行蘸根。
林作間種:以耕代撫,特別是間種木薯、豆類效果好。同時對間種的作物要進行除草施肥,改變了林內的土壤環(huán)境和土壤肥力,對杉木生長很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