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可溶性淀粉
英文名 Starch
別 稱 可溶淀粉
分子量 342.2948
EINECS登錄號 232-686-4
水溶性 pH(5%溶液,25.0℃)pH of a 5% solution at25.0℃ 5.0-7.0
白色或淡黃色粉末,無臭無味,不溶于冷水,在熱水中則可成為透明溶液,冷卻后不結(jié)冰。還原物質(zhì) 取本品10.0g,加水100.0ml,振搖15分鐘,放置12小時,用G4玻璃垂熔坩堝濾過,取續(xù)濾液50.0ml,加堿性酒石酸銅試液50ml煮沸2分鐘,用已恒重的G4玻璃垂熔坩堝濾過,沉淀物用水洗滌直至洗液呈中性,再分別用乙醇和乙醚各30ml洗滌,在105℃干燥至恒重,*殘渣不得過250mg(5.0%)。
溶解度:可溶性淀粉不溶于冷水,溶解于沸水。水溶性淀粉為白色或黃白色粉末,在冷水中即可全溶。常溫下100ml水中邊加邊攪,至少可溶解60g該品。但其粘度較可溶性淀粉大。
其加工過程是:取一定量的紅薯淀粉過80目細篩,置于一大缸中,加入8%-9%的 ,將溶液攪成薄糊狀,于40-45攝氏度浸漬24小時,或在室溫下放置6-7天也可。
每隔2小時攪動一次,浸漬完畢后,用虹吸法將缸內(nèi)上層清液排掉,然后水洗數(shù)次,同時不斷攪動,直至不含氯離子為止。然后掉包脫水干燥,*用石磨磨細通過100-120目篩孔,即為可溶性淀粉。
工業(yè)增稠劑起源于20世紀,1953年,Coodrich公司將種完全由人工合成的增稠劑——聚丙烯酸類增稠劑引入市場。20世紀60年代,國外開始將聚丙烯酸鈉應(yīng)用于食品方面。目前,W/O型聚丙烯酸膠乳作為水相增稠劑已經(jīng)廣泛應(yīng)用到紡織印花漿、染整和工業(yè)涂料等領(lǐng)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