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桐,落葉大喬木,高可達30米,是的庭陰樹和行道樹種,在我國各地均有栽培,一般做行道樹用。 冬季修剪對法桐的生長及樹形有重要影響,若不及時合理地冬剪,會導致樹形雜亂無章,主枝長、葉少或低矮叢生,大大降低其觀賞價值及遮陰效果。及時合理的修剪,能在短期內(nèi)使樹形雄偉端正、挺拔優(yōu)美,枝干疏密有致,側(cè)枝多而勻稱,葉片濃綠繁茂,樹體自然力增強。
對于法桐小苗難越冬,筆者試過了多種方法,從中獲得不少經(jīng)驗教訓。從挖坑、種植、埋土到澆水,檢查封坑情況,認真、檢查,做到處處不疏忽、不漏掉一個細節(jié)。在生長后期多施磷、鉀肥減少。按照3米寬,7米長打畦。按照株距30厘米、行距35厘米的模式種植,定植后連續(xù)澆水3遍。澆水后及時檢查封坑情況,對的根系進行埋土,不正的小苗及時扶正,以免影響以后生長。到了秋末冬初,土壤封凍前,間隔一行起一行苗,移栽到別的空地中(對于土地充足的地區(qū)可以直接種成行距70厘米、株距30厘米)。把法桐的樹梢部分順著刮風的方向彎下來,埋入起苗后留下的空地中,盡量彎到深,大約苗高的2/3左右。埋土約10厘米,所有的法桐一致,朝一個方向埋入土中。在苗木小時候密植,既可以節(jié)約土地,又對小苗的直立生長很有好處。這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
法桐施肥可分為干施法和濕施法兩種。 干施法是將肥料溝施,溝施的深度應(yīng)在根系的分布層,施在須根部的四周,不宜靠近。濕施法是將肥料對水成肥液,均勻地施在育苗地上。 施肥的肥料一般采用肥或腐熟的人糞尿。用于法桐的肥料種類,常用的有尿素、硫酸鐵、、、過等。根據(jù) 根據(jù)天氣情況決定施肥次數(shù)和施肥量。溫度高,吸肥多;溫度低,苗木吸收少。天氣晴朗、土壤干燥時施肥有利于苗木吸收,陰雨天由于苗木根系吸收水分慢,不但養(yǎng)分不易吸收,肥分還易被雨水沖走,造成浪費。
法桐苗高2.5米、胸徑4公分,應(yīng)有5個或更多的分枝,苗還應(yīng)有2次分枝;根系大概有2至3次支、側(cè)根及大都須根,在圃地大概經(jīng)過至少一次移栽;苗干應(yīng)無折斷和傷痕,無越冬蟲卵或孔洞,色彩是淺灰色,芽苞灰中帶紫褐色而潤滑,萌生時轉(zhuǎn)綠后掉落。胸徑4公分的法桐應(yīng)為2至3年生,它們在圃的株行距應(yīng)為50×80公分,是移植過的苗。挖苗時,應(yīng)帶根冠至少為35公分,根深應(yīng)在25公分以上;將根系在此規(guī)模堵截,不能生拉硬扯至根系劈裂、撕折受傷。樹苗挖出土后,不得在空曠地露出過長時刻,2小時以上應(yīng)噴水防止根系枯燥失水枯死,否則應(yīng)不將根上宿土抖掉以保濕,到裝運時再抖土;運苗旅程2小時者,應(yīng)在苗根上噴水并用苫布或薄膜掩蓋堅持根系濕潤。運到栽植現(xiàn)場后當即栽植,3小時內(nèi)栽不完的苗應(yīng)假植。
第二年早春土壤封凍時除去覆土,當心清理以防損傷樹體。除去覆土后的辦理措施:適當施入有機肥,畝上肥量在5立方米左右。旱季適當施入復合肥,每畝40公斤,可是上肥灑水不易8月份,否則會造成苗木徒長,樹稍不能木質(zhì)化,下降抗寒性。夏日對小苗進行修剪,進步苗木的越冬抗寒性。
在成長后期多施磷、鉀肥削減。依照3米寬,7米長打畦。依照株距30厘米、行距35厘米的模式栽培,定植后接連灑水3遍。灑水后及時檢查封坑狀況,對暴露的根系進行埋土,不正的小苗及時扶正,以免影響以后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