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名稱 |
刺嫩芽苗,刺龍芽苗,刺老芽苗,刺老包苗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類別 |
組合類 |
刺嫩芽(Aralia elata Seem),屬多年生落葉小喬木,別名:刺龍芽、刺老芽、遼東楤木、龍芽楤木、鵲不踏等。
刺嫩芽的嫩芽為食用部分,食用方法多樣??梢陨?、炒食、醬食、做湯、做餡,或加工成不同風味的小咸菜。它味美香甜,清嫩醇厚,濃郁,是山野菜,被譽為“山野菜王”。多年來,一直是出口的主要野菜品種之一,而且供不應求。深受國內(nèi)外廣大消費者的稱贊。可稱得上是“美味山珍”。 刺嫩芽的嫩芽中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根據(jù)有關(guān)分析測定:每一百克的新鮮的嫩芽中,含有蛋白質(zhì)0.56克,脂肪0.34克,糖類1.44克,有機酸0.68克,此外還含有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粗纖維、胡蘿卜素以及磷、鈣、鋅、鎂、鐵、鉀等礦物質(zhì),其中氨基酸的含量較高,而且品種豐富。
刺嫩芽原產(chǎn)于我國,主要分布在我國、日本、朝鮮和俄羅斯的西伯利亞等地區(qū)。目前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東北。其中遼寧的本溪、丹東、桓仁、寬甸、撫順、新賓、清原和吉林的柳河、通化、集安、長白、樺甸、梅河以及黑龍江的尚志、五常、海林、伊春、密山等地區(qū)分布較多,資源豐富。 刺嫩芽喜生長在溝谷、陽坡、土壤肥沃、潮濕或半陰的雜木林、闊葉林、混交林、次生林中或生長在林緣,灌木林、溝邊等地。 近年來,由于天然林的面積逐年減少,荒山坡地的植樹造林,而且品種單一,致使刺嫩芽的生存面積也在逐年減少。再加之部分地區(qū)破壞性、掠奪性的連年多茬采收,甚至割莖移栽,使刺嫩芽資源急劇減少,在某些地區(qū)已面臨滅絕的危險。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消費觀念也在發(fā)生變化。在飲食上,原來的高蛋白、高脂肪的大魚大肉已受到冷落,而、低脂、低糖、多纖維、多維生素,并且具有防病治病、保健益壽的山野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刺嫩芽在自然環(huán)境中自由生長,對環(huán)境條件要求不高,利用種子繁殖,倍率高,生長快而且成本投入少,沒有任何風險,操作過程易掌握。目前,人工栽培還處于起步階段,資源減少,社會需求量在增大,有著的國內(nèi)和國際市場。近年,刺嫩芽大量出口日本和南韓。每年為我國換取數(shù)千萬元外匯。同時國內(nèi)人民也非常喜食刺嫩芽,特別是飯店一盤刺嫩芽價值上百元。但由于連年采集,造成植株枯死,資源逐年破壞,產(chǎn)量逐年下降,目前產(chǎn)量已滿足不了市場需要,所以發(fā)展刺嫩芽人工生產(chǎn)是當務之及。因此人工栽培刺嫩芽有著十分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刺嫩芽分布于我國東北長白山沿脈和小興安嶺沿脈,其同屬植物在我國華東、華南、西南山區(qū)分布較多,其嫩芽與刺嫩芽一樣可食。因此凡是有同屬植物分布的地區(qū)均可以發(fā)展人工生產(chǎn)。
刺嫩芽在我國東北遼寧、云南、貴州等地都有分布,日本、朝鮮、韓國及俄羅斯遠東地區(qū)也有少量栽培。今天來分享刺嫩芽苗的反季節(jié)生產(chǎn)管理細節(jié):
1、水分管理:刺嫩芽育條進入育菜床,每天用噴霧器向頂芽噴一次水,保持頂芽濕潤,防止干枯,直到頂芽萌發(fā)為止,以后每隔7~10天噴一次。床內(nèi)水一般10~15天換一次水但為減少水因溫度高產(chǎn)生的腐臭味,可7~10天換水一次,這樣換水好事先在棚內(nèi)晾曬一下已增加溫度,再注入床內(nèi),這樣有利于芽菜生產(chǎn)。
換水方法:將上次床內(nèi)水放干凈,再重新注入清水,第二次注入水深度要比次高1~2厘米,以此類推。
2、溫度管理:白天溫度控制在18~20℃為為佳,不要超過25℃。溫度過高,芽菜容易徒長變細,影響質(zhì)量;防止溫度過高和強光照射,可用遮陽網(wǎng)覆蓋,也可通過放風等措施解決,夜間溫度不低于5℃為好。
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可用溫度調(diào)節(jié)芽菜的生長速度,已達到好的經(jīng)濟收入。提前則可通過增溫的措施,延后可通過低溫控制。
3、采收管理:刺嫩芽苗一般管理40天后,當芽菜長到15厘米左右時,可進行頭一次采收,先采頂芽部分,第二次采摘余下的菜芽,就結(jié)束了生產(chǎn),粗度在1.5厘米以上的枝條50根可采菜一斤。
以上就是刺嫩芽苗的一些管理措施了,無論什么時期,水分、溫度和采收對苗木生長都是很重要的,希望對各位種植戶起到參考幫助。
刺嫩芽苗在估床時施用磷酸二銨做基肥,每畝30 kg撒均勻,播前對床面可用百分之1硫酸亞鐵溶液進行消毒,然后進行播種,實行條播。開行距為15 cm的淺溝將拌細沙種子均勻撒于溝內(nèi)而后蓋0.5 cm的細沙或細土,床面覆蓋薄薄一層木屑和松針葉,以保持床面的溫濕度,避免床面土壤板結(jié),促進苗木成長。刺嫩芽苗的苗期辦理幼苗出土前需多次澆水,保持床面濕潤,苗出土后宜多量少次澆水。當幼苗成長真葉后,搭遮陰棚,透光度百分之30左右,跟著苗的成長逐步添加透光度直到苗長出2~3片葉時,撤掉遮陰棚和網(wǎng)。要及時中耕除草,間苗2~3次,留大去劣,每平方米保苗50~60株。溫度要保持12℃以上,濕度百分之60。到7月中旬可進行葉面追肥。2.5定植與辦理一年生苗木株高30~50 cm即可定植,選擇土層厚、土質(zhì)肥美的地段和地塊進行。刺嫩芽苗定植的密度,山坡地株行距為1×1 m,農(nóng)田地為0.5×0.5 m。培土時,要踩實,確保成活。
1、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立枯病,滅殺地老虎和蚜蟲。
2、采收栽后2年即可采收,掰去頂芽后,頂芽下部的1~5個側(cè)芽或頂芽的副芽萌生。因此可采摘多次,以2~3次為適合。采收刺嫩芽時要及時去掉包心,7 cm以內(nèi)的嫩芽為良好品,去掉雜質(zhì),散放。8~12 cm為次等品,可扎成小把。采收同時要留成長枝,剪去老化枝,為來年出產(chǎn)創(chuàng)造條件。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