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15公分刺槐,刺槐基地,黑龍江刺槐,刺槐基地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園林用途 |
防護樹 |
落葉與否 |
落葉性 |
生長環(huán)境 |
露地 |
樹齡 |
5年 |
樹形 |
卵圓形 |
樹型 |
卵圓形 |
主要觀賞部位 |
花葉均可 |
病蟲害防治 刺槐小苗的病蟲害主要有立枯病、蚜蟲、根蛆等,如果不及時進行防治對苗木的生長影響很大,影響苗木的產(chǎn)量及質(zhì)量。 立枯病 立枯病發(fā)病初期,用50%代森銨300~400倍液噴灑,保苗。齊苗后每15d噴灑0.5%~1.0%等量波爾多液1次,或用1%~2%硫酸亞鐵藥液進行防治,6—7月易發(fā)生芽蟲危害,可用40%氧化乳劑1500倍液或0.05%溶液噴灑防治。 蚜蟲 在成蚜、若蚜發(fā)生期,特別是第1代若蚜期,用40%乳油、25%乳油,50%乳油、25%亞胺硫磷1000~2000倍液、20%乳油3000倍液噴霧。 根蛆 發(fā)生時葉色變黃,嚴重時造成。防治方法:應采取以農(nóng)業(yè)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的防治措施。①農(nóng)業(yè)防治:提早翻耕土壤,在土地解凍后立刻翻耕,適時早播減輕根蛆危害。②化學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3750mL/hm2進行土壤處理,或用50%地蛆靈乳油1500倍液澆灌防治,或用50%辛硫磷乳油15L/hm2、48%毒死蜱乳油9L/hm2稀釋成100倍液,根部灌藥,然后澆水。
秋末冬初截干栽植刺槐有幾大優(yōu)點:一是避開春季植樹高峰期和農(nóng)忙季節(jié),充分利用冬閑期,栽植時間質(zhì)量得到充分。二是根據(jù)刺槐的生理特性,根生長所需要的日平均溫度較低,秋季落葉后地上部分停止生長,而地下部分尚生長一段時間,且當落葉時枝葉部分的流動營養(yǎng)回到主干和根部,其時根貯藏營養(yǎng)豐富,正好使根系有一個生長階段。三是栽植刺槐的地塊一般都較干旱,秋末冬初緊接雨季,土壤的墑情要好于春季,其時栽植更有利于根系的生長,從而提高栽植成活率。新植后的刺槐苗,在嚴冬到來前,根系已經(jīng)得到恢復并生長一段時間,翌春緩苗期短,溫度適宜后根系立即生長,然后從根莖處萌芽長成新枝。一、栽植時間:每年11月份葉片全部落完后盡快栽植。二、苗大規(guī)格:荒山造林一般選擇地徑在0.7cm以上的苗木,四旁綠化可選擇地徑在2厘米以上的大苗。要保留完整的根系,根系長度不小于25cm,根幅不小于20厘米。
修枝的技術一是疏:例如,2年生以下的刺槐主干較低,一般選留生長旺盛、直立的枝條做為主干,其余的枝條依情況不同進行疏除,按冠干比(2―3年生為3:1;4―6年生為1:1;8年生為2:3)將樹干修到一定高度之后,疏除樹冠上部粗壯的競爭枝、徒長枝、直立枝及部分過密的側(cè)枝、下垂枝和枯死枝。二是截:即夏季剪截去掉直立強壯的側(cè)枝,根據(jù)壓強留弱,去直留平,樹冠上部重剪,下部輕剪長留的原則,分次中截,剪口下留小枝條,不能從基部疏剪掉,以免主梢風折或生長衰弱。對冬季或春季主干打頭、平茬的幼樹,在剪口處萌發(fā)的壯枝長到30cm左右時,留一直立的健壯枝作全枝培養(yǎng),其余的截去其長度1/3左右,可連續(xù)2―3次。對樹冠下的粗大枝,要逐年截,好留1―2個細弱枝。修剪萌條修枝以后,主干或主要側(cè)枝上的旺長枝,要進行摘心或剪梢;對樹干基部疏枝處和冬打頭的主干,所萌發(fā)的新芽和萌條都應及早剪去。修枝應在夏季進行,以6月上旬至7月上旬為宜,具有傷口小、愈合快的優(yōu)點,一般不再萌發(fā)大量枝條,有利于幼樹生長。修枝不能過重,應緊貼樹干,不留樁,以免形成節(jié)子。使用工具應銳利,傷口應平滑,使枝干不應劈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