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名稱 |
常綠苦草種苗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園林用途 |
水體綠化 |
品種 |
金魚藻 |
花色色系 |
綠色系 |
應用場景 |
綠化工程 |
類別 |
水培類 |
【園林應用】
矮生苦草在水下生長,根據(jù)水位調整生長高度,不長出水面,又特別耐寒,四季常綠,是良好的水景綠化材料。多種植在河道,公園及人工濕地,有著凈化、美化水體的作用。
沉水草本。具匍匐莖,徑約2毫米,白色,光滑或稍粗糙,先端芽淺黃色。葉基生,線形或帶形,長20-200厘米,寬0.5-2厘米,綠色或略帶紫紅色,常具棕色條紋和斑點,先端圓鈍,邊緣全緣或具不明顯的細鋸齒;無葉柄;葉脈5-9條,萼片3片,大小不等,成舟形浮于水上,中間一片較小,中肋部龍骨狀,向上伸似帆。
苦草分配于有性繁殖部分的生物量較無性的大,分別占總生物量的25.0%±13.8%和10.1%±7.0%。雌花數(shù)與座果率平均分別為22.9±13.8朵·株-1和73.3%±17.9%。雄株可以產(chǎn)生11~33個佛焰苞,每個佛焰苞內平均含有364±38朵雄花,每個雄花產(chǎn)生的花粉為128~184粒。每個果實內種子豐富,多達150~360粒,估算太湖苦草種群立地種子量可達1.68×104~1.01×106個·m-2。但每年種群主要來自地下塊莖和匍匐莖,水深、風浪等可能是種子苗難以在湖泊中定植成功的主要因素。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約1米,2歧分枝,禿凈或被疏毛.葉對生,具柄;葉片卵狀披針形至橢圓狀卵形,長7~13厘米,寬3~6厘米,先端短尖,基部下延,邊緣有小齒,主脈3條。頭狀花序無柄或近無柄,腋生或頂生,圓柱狀,長約1厘米;總苞數(shù)枚,外層葉狀,內層干膜質鱗片狀;緣花雌性,舌狀,黃色;中間兩性花管狀,4齒裂。雌花的瘦果扁平,有2撕裂狀的翅;兩性花的瘦果圓柱形,有小疣,角頂有硬刺。花期春季。
水質管理:苦草生長后,池塘內水質一般比較清新,在進行水質調節(jié)時,使蟹池水做到“春淺、夏滿、秋勤”,使河蟹始終生活在比較好的環(huán)境里,以利生長。水質的調換一般堅持10-15天換水1次,并應盡量多加新鮮水。
在蟹池的水質管理中,池塘四周應增設水花生以改善水質,同時堅持每隔20-30天用生石灰潑灑1次,在蟹池中生石灰量不宜太高,—般每畝每米水深用生石灰量不超過15公斤。
矮生苦草是沉水植物,主要是依靠匍匐莖繁殖,葉狹長,無柄,形狀和韭菜葉相似,生長于河流、湖泊、池塘中,耐寒,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都能生長,苦草具有修復富營養(yǎng)水體,去除水體中污染物的功能,是水生態(tài)修復中常用的沉水植物品種。那么,矮生苦草怎么種植呢?下面就簡單的介紹下吧!
———— 認證資質 ————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