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名稱 |
薺菜種子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地方上叫香薺,北方也叫白花菜、黑心菜,瑤家叫“禾桿菜”,河南、湖北等地區(qū)叫薺薺菜,四川人叫“干油菜”,是一種人們喜愛的可食用野菜。藥食兩用植物,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有、止血、清熱、明目、消積功效;莖葉作蔬菜食用;種子含油20-30%,屬干性油,供制油漆及肥皂用。其拉丁種名來自拉丁語,意思是小盒子、“牧人的錢包”,是形容它的角果形狀像牧人的錢包。英語名稱就是“牧人的錢包”。起源于東歐和小亞細(xì)亞,我國基本遍及全國;全世界溫帶地區(qū)廣布。,偶有栽培。生在山坡、田邊及路旁。
總狀花序頂生及腋生,果期延長達(dá)20厘米;花梗長3-8毫米;萼片長圓形,長1.5-2毫米;花瓣白色,卵形,長2-3毫米,有短爪。短角果倒三角形或倒心狀三角形,長5-8毫米,寬4-7毫米,扁平,無毛,微凹,裂瓣具網(wǎng)脈,具殘存短花柱。;花柱長約0.5毫米;果梗長5-15毫米。種子細(xì)小倒卵圓形,著生在假隔膜上,2行,長橢圓形,長約1毫米,淺褐色?;ü?-6月。
薺菜屬于耐寒性作物,喜冰涼的氣候,在嚴(yán)冬也能忍受零下的低溫。生長周期短,葉片柔嫩,需要充足的水分,適宜的土壤濕度為30%~50%,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格,一般在土質(zhì)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中就可以種植,但以肥沃疏松的黏質(zhì)土壤較好。土壤酸堿度以PH6~6.7為宜,需要充足的氮肥和日照,忌多濕雨天氣。
起源于東歐和小亞細(xì)亞,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見。主要分布在全世界的溫帶地區(qū)。性喜溫暖但耐寒力強(qiáng)。于田野,也可人工栽培,生在山坡、田邊及路旁。
板葉薺菜又叫大葉薺菜。植株塌地生長,開展度18厘米。葉片淺綠色,大而厚,葉長10厘米,寬2.5厘米,有18片葉左右。葉緣羽狀淺裂,近于全緣,葉面平滑,稍具絨毛,遇低溫后葉色轉(zhuǎn)深。該品種抗寒和耐熱力均較強(qiáng),早熟,生長快,播后40天既可收獲,產(chǎn)量較高,外觀商品性好,風(fēng)味鮮美。其缺點是香氣不夠濃郁,冬性弱,抽薹較早,不宜春播,一般用于秋季栽培。
選地整地:華北地區(qū)由于薺菜的市場需要量不大,故少用大面積連片地塊種植。一般用田埂、地頭地邊;大棚、溫室的東西兩側(cè)或南側(cè)栽培。種薺菜的地要選擇肥沃、雜草少的地塊,避免連作。播前每公頃施腐熟的有機(jī)肥45000千克,淺翻、耙細(xì),做成平畦。
薺菜的生長對土壤中水分的含量要求,在種植后直到長出幼苗這段時間里。需要著重的注意土壤中的水分。一般在早晨或是傍晚來澆水是好的。每次澆水適當(dāng)即可,勤澆水控制好水量。
———— 認(rèn)證資質(zhì) ————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