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名稱 |
五倍子,文蛤,百蟲倉,木附子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五倍子,中藥名。為漆樹科植物鹽膚木Rhus chinensis Mill.青麩楊Rhus potaninii Maxim.或紅麩楊Rhus punjabensis Stew.var.sinica(Diels) Rehd.et Wils.葉上的蟲癭,主要由五倍子蚜Melaphis chinensis(Bell)Baker寄生而形成。分布于四川、貴州、云南、陜西、廣西等地。具有斂肺降火,澀腸止瀉,斂汗,止血,收濕斂瘡之功效。常用于肺虛久咳,肺熱痰嗽,久瀉久痢,自汗盜汗,消渴,便血痔血,外傷出血,癰腫瘡毒,皮膚濕爛。
我國除東北、內(nèi)蒙古和新疆外,其余省區(qū)均有,生于海拔170-2700米的向陽山坡、溝谷、溪邊的疏林或灌叢中。分布于印度、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日本和朝鮮 [2] 。
我國五倍子的主要產(chǎn)地集中分布于秦嶺、大巴山、武當(dāng)山、巫山、武陵
五倍子-原植物
五倍子-原植物
山、峨眉山、大婁山、大涼山等山區(qū)和丘陵地帶。垂直分布為海拔250-1600米,以500-600米較為集中。角倍類五倍子主產(chǎn)于貴州遵義、道真、湄潭、習(xí)水、務(wù)川、石阡、印江、思南、鎮(zhèn)遠(yuǎn)、施秉、室安、福泉;四川大竹、峨眉、點江、綿竹;湖北利川、宣恩、恩施、來鳳、咸豐、鶴峰、建始、巴東、長陽;湖南桑植、大庸、龍山、永順、慈利、晃縣;云南鹽津、彝良、昭通;廣西龍勝、桂林、柳州。肚倍類五倍子主產(chǎn)于湖北竹山、房縣、竹溪、均縣;陜西西鄉(xiāng)、洋縣、城固、旬陽、白河、安康。江西等地方
(二)繁殖冬寄主
1、選擇蘚種五倍子蚜對冬寄主有選擇性,應(yīng)確定當(dāng)
地區(qū)蚜蟲的冬寄主是何種苔蘚后才能采蘚進(jìn)行繁殖。
2.繁殖方法每年4-5月選濕潤、背陰有樹木遮蔭處,除去雜草、挖凈樹根,整平作成低床,床面蓋5-10厘米腐殖質(zhì)土。在倍林中采集苔蘚,切成0.8厘米粗的碎塊,按采集面積的8倍撒于蘚床表面,稍壓緊,蓋薄草保濕。3個月后即可長滿撒播面積。
3.移植在倍林中陰濕處鏟出50×50厘米的方塊,從蘚床上取出相應(yīng)大小的條塊,植于方塊上壓實即可。般每畝植蘚30塊左右。均布林中。
(三)放養(yǎng)秋季迂移蚜
1、掛倍放蚜采成熟尚未爆裂的倍子,
掛于倍樹枝上或放于林下苔蘚上,讓其自然爆裂放蚜,一般每株倍樹有4-5個倍子。
2.收蟲放蚜采成熟尚末爆裂的倍子,置木箱或瓦罐內(nèi),一層松針或稻草,一層倍子,重疊放置,用尼龍薄膜蓋嚴(yán)。每天早晨將爆裂的倍子放入收蟲箱內(nèi),使蚜蟲集于其內(nèi),再將蟲裝入紙袋,置陰暗處1-2天,蚜蟲活動能力減弱。倒在玻璃板上,用柔軟羽毛輕輕掃到倍林下苔蘚上。
3.人工養(yǎng)蟲建立養(yǎng)蟲室,讓秋季遷移蚜在室內(nèi)培植的苔蘚上產(chǎn)越冬幼蚜。室內(nèi)由人工控制溫度、濕度及光照,使越冬幼蚜在佳條件下生長、發(fā)育、羽化。次年春季,由人工收集春季遷移蚜放到倍樹上,或讓其從養(yǎng)蟲室自然飛遷到倍林中。
———— 認(rèn)證資質(zhì) ————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