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名稱 |
五倍子,文蛤,百蟲倉,木附子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藥材性狀:按外形不同,分為“肚倍”和“角倍”。肚倍:呈長圓形或紡錘形囊狀,長2.5~9cm,直徑1.5~4cm。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微有柔毛。質(zhì)硬面脆,易破碎,斷面角質(zhì)樣,有光澤,壁厚0.2~0.3cm,內(nèi)壁平滑,有黑褐色死蚜蟲及灰色粉狀排泄物。氣特異,味澀。角倍:呈菱形,具不規(guī)則的鈍角狀分枝,柔毛較明顯,壁較薄。
1、《綱目》:“鹽膚子及木葉,皆酸咸寒涼,能除痰飲咳嗽,生津止渴,解熱毒、酒毒,治喉痹、下血、血痢諸病。五倍子乃蟲食其津液結(jié)成者,故所主治與之同功。其味酸咸,能斂肺止血,化痰,止渴,收汗;其氣寒,能散熱毒瘡腫;其性收,能除泄痢濕爛?!?br />
2、《本草經(jīng)疏》:“五倍子得木氣而兼金水之性,《本經(jīng)》(應(yīng)為《開寶本草》)主齒宣疳莈,癬瘡,及小兒面鼻疳瘡者,皆從外治,取其苦能殺蟲,酸平能斂浮熱,性燥能主瘡癢膿水。五痔下血者,大腸積熱也。大腸與肺為表里,肺得斂肅,則大腸亦自清寧也。藏器療腸虛泄利;《日華子》主生津液,消酒毒;時珍謂其斂肺降火,化痰飲,止咳嗽、消渴、盜汗,斂潰瘡、金瘡,收脫肛、子腸墜下者,悉假其入肺清金,收斂固脫之功耳?!?br />
3、《本草求真》:“五倍子,按書既載味酸而澀,氣寒能斂肺經(jīng)浮熱,為化痰滲濕、降火收澀之劑;又言主于,凡風癬癢瘙,目赤眼痛,用之亦能有效。得非又收又散,又升又降之味乎?詎知火浮肺中,無處不形,在上則有痰結(jié)、咳嗽、汗出、口子、吐衄等癥;在下則有泄痢、五痔、下血、脫肛、膿水濕爛、子腸墜下等癥;溢于皮膚,感冒寒邪,則必見有風癬癢瘙,瘡口不斂;攻于眼目,則必見有赤腫翳障。用此內(nèi)以治臟,則能斂肺止嗽,固脫住汗,外以治膚熏洗,則能除濕殺蟲。藥雖一味,而分治內(nèi)外,用各不同,非謂既能入肺收斂,又能浮溢于表,而為驅(qū)逐外邪之藥耳。書載外感勿用,義實基此。
我國除東北、內(nèi)蒙古和新疆外,其余省區(qū)均有,生于海拔170-2700米的向陽山坡、溝谷、溪邊的疏林或灌叢中。分布于印度、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日本和朝鮮 [2] 。
我國五倍子的主要產(chǎn)地集中分布于秦嶺、大巴山、武當山、巫山、武陵
五倍子-原植物
五倍子-原植物
山、峨眉山、大婁山、大涼山等山區(qū)和丘陵地帶。垂直分布為海拔250-1600米,以500-600米較為集中。角倍類五倍子主產(chǎn)于貴州遵義、道真、湄潭、習水、務(wù)川、石阡、印江、思南、鎮(zhèn)遠、施秉、室安、福泉;四川大竹、峨眉、點江、綿竹;湖北利川、宣恩、恩施、來鳳、咸豐、鶴峰、建始、巴東、長陽;湖南桑植、大庸、龍山、永順、慈利、晃縣;云南鹽津、彝良、昭通;廣西龍勝、桂林、柳州。肚倍類五倍子主產(chǎn)于湖北竹山、房縣、竹溪、均縣;陜西西鄉(xiāng)、洋縣、城固、旬陽、白河、安康。江西等地方
4.倍樹管理
(1)打頂修枝:摘掉幼樹頂芽,砍去成年樹頂部枝條,樹高控制在2米左右為宜。每年1-2月對倍樹的枯枝、病蟲枝、過密枝及徒長枝進行修剪,適當控制樹冠。
(2)保護植被:以防破壞冬寄主的生長條件。不進行中耕、除草;僅能適當砍割長得過高的灌木和高草。(3)防夏落葉:除摘頂修枝外,還可在結(jié)倍子的葉以下枝條上進行環(huán)割,控制營養(yǎng)下運,防止落葉。
(4)適宜樹齡:撫育4-10年齡的倍樹,以增加結(jié)倍數(shù)量。
5.病蟲害防治主要蟲害有:褐凹翅瑩葉甲、寬肩象、束枝隆蝽、云斑天牛、象甲蟲、沫蟬等。防治方法主要以捕殺為主。
(二)繁殖冬寄主
1、選擇蘚種五倍子蚜對冬寄主有選擇性,應(yīng)確定當
地區(qū)蚜蟲的冬寄主是何種苔蘚后才能采蘚進行繁殖。
2.繁殖方法每年4-5月選濕潤、背陰有樹木遮蔭處,除去雜草、挖凈樹根,整平作成低床,床面蓋5-10厘米腐殖質(zhì)土。在倍林中采集苔蘚,切成0.8厘米粗的碎塊,按采集面積的8倍撒于蘚床表面,稍壓緊,蓋薄草保濕。3個月后即可長滿撒播面積。
3.移植在倍林中陰濕處鏟出50×50厘米的方塊,從蘚床上取出相應(yīng)大小的條塊,植于方塊上壓實即可。般每畝植蘚30塊左右。均布林中。
(三)放養(yǎng)秋季迂移蚜
1、掛倍放蚜采成熟尚未爆裂的倍子,
掛于倍樹枝上或放于林下苔蘚上,讓其自然爆裂放蚜,一般每株倍樹有4-5個倍子。
2.收蟲放蚜采成熟尚末爆裂的倍子,置木箱或瓦罐內(nèi),一層松針或稻草,一層倍子,重疊放置,用尼龍薄膜蓋嚴。每天早晨將爆裂的倍子放入收蟲箱內(nèi),使蚜蟲集于其內(nèi),再將蟲裝入紙袋,置陰暗處1-2天,蚜蟲活動能力減弱。倒在玻璃板上,用柔軟羽毛輕輕掃到倍林下苔蘚上。
3.人工養(yǎng)蟲建立養(yǎng)蟲室,讓秋季遷移蚜在室內(nèi)培植的苔蘚上產(chǎn)越冬幼蚜。室內(nèi)由人工控制溫度、濕度及光照,使越冬幼蚜在佳條件下生長、發(fā)育、羽化。次年春季,由人工收集春季遷移蚜放到倍樹上,或讓其從養(yǎng)蟲室自然飛遷到倍林中。
儲藏養(yǎng)護
五倍子一般用麻袋包裝,或用內(nèi)襯席子的樹條筐盛裝,每件40公斤左右。貯藏于干燥、通風處。該品吸潮易霉變。為害的倉蟲有小圓皮蠹、花斑皮蠹、黑擬谷盜、赤擬谷盜、藥材甲等。
儲藏入庫前應(yīng)嚴格檢查,避免易潮的偽品混入,引起霉變及蟲蛀;搬運操作應(yīng)防止破垛,堆碼防止重壓,減少包裝損失,保護商品免受霉菌污染及倉蟲侵噬;經(jīng)常檢查,發(fā)現(xiàn)蟲害,可使用磷化鋁或溴甲烷熏蒸。發(fā)現(xiàn)霉跡,應(yīng)及時翻曬、挑揀。
———— 認證資質(zhì) ————
最近來訪記錄